首页 >政策法规 >

突破行业瓶颈 工程机械“智能化”来担纲

时间:2016-04-29 11:41:00  来源:机电

突破行业瓶颈 工程机械“智能化”来担纲

热闹的2016年4月即将过去,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这一传统销售旺季收获颇丰,从一季度喜人的挖掘机、装载机数据,到全球行业盛会的德国慕尼黑BAUMA展,都为我们呈现了火热而忙碌的场面。这里,我们不提一季度的销售增量,我们只讨论下“智能化”这一近几年来迅速火爆工程机械“朋友圈”的热门话题。

2013年4月,德国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期间推出了“工业4.0”,这也是业界称之为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新工业革命。以此为例,不难看出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作为重点,力图依靠科技创新,抢占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谋求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中国亦不甘人后,2015年5月,中国政府公布“中国制造2025”计划,这一中国版的“工业4.0”战略,拉开了中国新的工业革命序幕。至此,“中国制造2025”成了2015年中国制造业的代名词,也将是2016年的中国制造业的重点之一。

其中,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重塑中国制造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我国,智能制造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国际上对智能制造尚无公认的定义,一般认为包括但不限于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在今年4月11-17日召开的2016德国慕尼黑宝马展上,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编辑注意到,本届展会,徐工、三一、中联、山河智能等众多参展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不约而同地打出了“智能”、“环保”、“高效”牌,并瞄准欧洲高端市场推出了一系列“订制化”产品。其中,“智能”成为最热门话题,展出的各类展品也代表了当前最新的智能技术应用的成果。

而在国内,“智能风”也是风靡全国,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智能化产品、方案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

厦工于2015年北京BICES展重磅推出了与中航联手成功研制的智能工程机械产品。产品采用XGJE智控“中国芯”,集“八大优势”于一体,引领工程机械产品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新时代。

2016年3月10日,由三一举办的智能制造盛宴“工业大数据应用制造沙龙汇”,在三一长沙产业园召开。此次沙龙为期2天,邀请了众多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就大数据的应用价值与方法、大数据在制造业的实施路径、以三一重工为代表的制造企业在大数据与智能制制造方面的运用等展开讨论和分享。

柳工,于3月26日正式发布“价值新主张——客户增值3.0”,宣布从技术增值和绿色增值,走到了智能管理。

4月20日,徐工起重机械“G一代”17款高端新品在徐州正式亮相。作为徐工集团实践“工业4.0”理念的开山之作,“G一代”全系列产品聚焦智能化、轻量化,为中国起重机行业拓宽新的价值空间。

众所周知,现阶段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四大挑战,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前后夹击”;劳动力、土地成本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国内经济转入中速增长期;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增强。而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却是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工程以及煤炭等行业的施工、开采难度大,工程机械的智能化成为必需品,以满足当今社会工程建设的需求。对工程机械企业来说,由于配套件的核心技术相比国外,要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要追赶无法阻挡的国际化步伐,智能化更是一种有用的武器。而目前“走出去”,进行海外布局,不仅仅是扩大海外市场,更是要获得更高端的技术,才能突破行业瓶颈。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是朝阳产业,技术含量和生产集中度高,准入难度相对较大,今后市场需求必将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行业运行也会越来越规范,当前的调整给行业内各重点企业带来难得的苦练内功的大好时机,各企业应不以规模和速度论英雄,要以内生增长和创新发展为追求,用国际化的视野迎接未来的市场机遇和挑战。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