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商务部最新的钢铁进口监测和分析 (SIMA) 数据,美国钢铁协会 (AISI) 今天报告称,6 月份的钢铁进口许可申请总量为 2,965,000 净吨 (NT)*。这比 5 月份记录的 2,637,000 许可吨增加了 12.4%,比 5 月最终进口总量 2,523,000 增加了 17.5%。6 月份成品钢材进口许可证吨位为 198.20 万吨,比 5 月份最终进口总量 185.6 万吨增长 6.8%。2021 年前六个月(包括 6 月 SIMA 许可证和 5 月最终进口),钢材总进口量和成品钢材进口量为 14,756,000 新台币和 9,959,000 新台币,分别比 2020 年同期增长 19.0% 和 15.2%。 预计成品钢材6 月份进口市场份额为 21%,年初至今(YTD)为 19%。
与 5 月相比,6 月成品钢材进口许可证大幅增加,最终进口包括黑板(增长 136%)、重型结构型材(增长 53%)、石油国货(增长 38%)、冷轧薄板(增长 26%) 、线材(增长 18%)、钢筋(增长 17%)、热轧板(增长 16%)、定尺板(增长 16%)、机械管材(增长 15%)、卷板(增长 14%) )、管线管(增长 13%)和标准管(增长 11%)。与 2020 年同期相比,年初至今 (YTD) 显着增长的产品包括轻型棒材(增长 55%)、热轧板(增长 54%)、卷板(增长 41%)、切割长度的板材(增长 34%)、板材和带材所有其他金属涂层(增长 31%)、线材(增长 25%)、镀锡板(增长 24%)、拉丝(增长 20%)、热浸镀锌板材和带材(增长) 12%)和热轧棒材(上涨 10%)。
6 月,离岸国家最大的成品钢材进口许可申请是韩国(284,000 新台币,比 5 月最终增长 50%)、日本(111,000 新台币,增长 15%)、德国(99,000 新台币,增长 2%)、台湾(94,000 新台币,增长 13%)和荷兰(86,000 新台币,增长 36%)。到 2021 年前六个月,最大的离岸供应商是韩国(1,341,000 新台币,比去年同期增长 19%)、日本(514,000 新台币,增长 19%)和德国(414,000 新台币,增长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