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能环保 >

以金融创新捕捉绿色经济时代机遇 支持节能减排

时间:2015-06-16 17:39:0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以金融创新捕捉绿色经济时代机遇 支持节能减排

在中国,绿色金融理念正进一步深化,并成为中国银行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着力点。积极探索以金融创新支持节能减排,加强对节能环保企业的金融服务,亦是浦发银行践行环境责任的重要体现。

银行传统贷款需要企业提供抵质押担保物,但这并不适用于合同能源管理(EMC)中小企业。针对节能服务公司所面临的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需要先垫付资金且投入产出周期长,缺乏可抵押资产,资金少、融资难的困境,2012年以来,浦发银行在最早推出全行业首个《绿色信贷综合服务方案》的基础上正式推出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相关产品。

据浦发银行内部人士介绍,“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产品以节能服务合同项下未来收益权作为质押担保方式,提供信贷融资。依托浦发银行项目评估经验,合理测算企业未来现金流,设计有效的融资方案,可降低企业还款压力;与此同时,突破了传统信贷模式,融资期限灵活(贷款期限最长可达3年),有效解决中小节能服务公司因担保不足发生的融资难问题,帮助节能服务企业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整个节能行业的发展。

地处泰州的江苏辰午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南京分行首批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的客户。该企业是国家发改委2012年第1号公告的《节能服务公司名单(第四批)》明确支持的节能科技公司,企业积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客户提供涵盖项目改造全过程的服务,目前主要是为油田钻井提供网电节能改造,节能效率最高可达64%,在谐波治理及负序综合治理技术改造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利用其自身的技术和资源优势,与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第三勘探公司签订了26台钻机网电改造项目,设备总价格达1.54亿元。近期,公司又与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四公司、华东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主要是江苏油田区域)签署了合同能源管理合同。前期成功的运营为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面临着现实的融资压力。

在得知其融资需求后,浦发银行主动积极联系客户,对江苏辰午资质以及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和方案对比。在确认符合相关资质要求后,浦发银行第一时间进行业务操作,依据节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未来的现金流进行额度测算,并将对应的收益权质押,首次向企业发放了600万元贷款,满足了该企业新节能项目前期资金的迫切需求。在后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浦发银行对企业保持持续跟踪,将上述模式成功复制,又为企业发放1000万元贷款,目前,企业在浦发银行的贷款余额已达到了3000余万元。在有效的资金支持下,江苏辰午的业务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扩大和提高,目前浦发银行已开始为企业进行前期辅导,积极筹备新三板上市。

浦发银行为江苏辰午提供的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打包质押贷款业务,支持了其一系列的节能项目,将项目远期收益转换为企业实实在在的资金,极大地减少了基础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又帮助企业投资了若干新的节能项目,金融有力支持了低耗用实体经济的发展,社会效果极为显著。

2014年,浦发银行与战略合作伙伴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合作进入第二个年头,合作领域不断加深,通过举办投融资论坛以及重点地区专场融资对接会等形式全面宣传我行绿色金融产品,与企业面对面沟通交流项目情况。同时,对EMCA活跃会员企业进行全面拜访,借助专业平台批量为节能服务产业客户提供“股、债、贷”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

实际上近年来,浦发银行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极力确保以有限的金融资源支持环保事业,通过积极探索以金融创新支持节能减排,不断提升针对绿色产业的金融服务品种和内涵,摸索以商业行为、市场机制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壮大的道路,有效减少资源损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致力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社会

值得注意的是,浦发银行在每年的年度信贷投向政策中加强了对节约资源、利于环境保护的绿色信贷业务的支持力度,对于环境敏感行业根据所属行业、地理位置、工艺水平、企业用工情况,加强环境及社会风险评估。与此同时,加大对环保节能领域投资项目的支持,支持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支持节能降耗技改工程,促进污染控制,支持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和废弃物循环再利用项目,促进环保设备、产品的生产和应用。

“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社会资源的引导和调配作用,合理有效配置信贷资源,支持绿色信贷,助力绿色产业,创新绿色金融服务,促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是浦发银行不可推卸的责任。”浦发银行某内部人士表示。

标签:///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