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策法规 >

彩电黄金周:行业走弱它却强势依旧 海信用实力维护中国品牌威望

时间:2017-10-13 13:23:00  来源:钉科技

彩电黄金周:行业走弱它却强势依旧 海信用实力维护中国品牌威望

要想检验一个企业到底有无真实力,往往不是看其在上升通道中的表现,而是看在行业弱势时,它的表现是否一如既往地稳定甚至有超常规发挥的情况,那才是行业真龙头。

充分竞争的彩电行业经常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不过正是这种频繁高发的起落,淬炼了一些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就在数据越来越难看的国庆市场,海信电视却用一组销售量和销售额都大幅增长的表现,彰显了龙头的实力,更维护了中国品牌的威望。

“海信表现还是很稳的”

这话并不是小编强加的,而是多年来一直跟踪彩电市场的一线数据公司奥维云网的副总,在朋友圈内对国庆期间彩电市场的点评。他这么说有两方面理由:其一,今年十一促销期间中国彩电市场遇冷,销量同比下降15.6%,销额同比下降11.9%。有些单日同比销售量下跌甚至达三成销售额下跌达两成,用惨淡来形容也不过分,而海信却一如既往的强势,继续稳居销售量和销售额的第一;其二,从去年到今年,对手换了一茬又一茬,去年是节前三星强攻,今年是索尼国庆期间放大招,但海信第一的位置可谓“风雨不动安如山”,其他品牌争夺的也就是第二的位置。

海信在这两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在行业低迷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去年下半年开始,虽然天气炎热,但彩电整机行业却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强烈的一次“寒潮”,面板价格蹭蹭蹭上涨、终端消费需求不振,双重压力下整机彩电企业的利润面临大考。至今,仍有不少彩电企业还没有缓过劲来。

在行业低迷的时候,往往正是体现龙头企业价值的时候。在其他品牌哑火的时候,海信勇敢地站了出来:在产品布局上,祭出“高端ULED电视+激光电视”组合,成功将行业的节奏掌控在自己手中,液晶继续走强则有ULED作为保障,新技术变革则有自主激光技术站台,这种产品组合让海信在电视产业“进退皆强势”;在品牌营销上,继欧洲杯后再度牵手世界杯,成功突围中国本土品牌形象,一跃成为取代索尼成为世界杯顶级赞助商品牌,并成功在北美和日本市场吸睛无数;在市场战略上,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丝毫未放松国内市场的份额,国庆节海信电视的表现就很能说明问题。

据中怡康数据显示,国庆当周,海信ULED电视零售量同比增长71.53%,零售额同比增长71.54%。在55英寸及以上电视市场份额中,海信以16.31%零售量份额和16.05%的零售额份额继续领跑彩电市场。

OLED已错失市场普及良机

对待OLED的态度,海信集团总裁刘洪新早就明确,不排斥也不盲从,如果消费者接受,技术和市场也成熟,海信也会推。类似聪明的企业还有三星,即便三星OLED手机屏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0%,但却始终不见推OLED电视。

结合国庆市场的数据看,OLED的表现仍旧不能够打动海信三星。以海信为例,一方面来自于海信ULED在高端液晶电视市场表现仍旧强势,另一方面则是海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电视的初期表现与OLED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虽然OLED的降价促销有一定的作用,但数据显示,其整体份额偏少的僵局仍没有打破。中怡康数据显示,OLED,1-9月份的零售量仅为6万台,与预期的大相径庭。国庆期间,OLED电视的零售量为4967台,数量不足海信ULED电视17035台的1/3。

以热卖的两大主流尺寸55英寸和65英寸为例:55英寸市场,OLED电视零售量份额为2.18%,海信ULED电视零售量份额为6.06%;65英寸市场,OLED电视零售量份额为3.10%,海信ULED电视零售量份额为8.67%。海信ULED电视的零售量份额几乎都是OLED电视零售量份额的3倍。

此外,重要的是海信还以激光电视为拳头产品阻击了OLED的空间,数据同时显示,在80英寸及以上市场,海信激光电视的零售量份额达到了32.11%,零售额的份额达到37.68%,分别同比增长100.00%和115.13%;而在80英寸及以上市场,海信激光电视的零售量份额达到了52.76%,零售额的份额达到54.15%,分别同比增长100.00%和115.13%。

显然从数据上看,55英寸、65英寸,80英寸及以上,海信分别以ULED和激光对抗OLED,也取得了市场份额的绝对领先,这种情形下,海信有理由会继续推进“高端ULED电视+激光电视”组合战略,进一步享受自主技术带来的市场话语权领先的红利。

进攻者换了几轮,但每次都难撼动海信的龙头地位,显然,海信已经用实力巩固了自身优势,也用实力维护了中国本土彩电品牌的威望。


标签:///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