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策法规 >

能源互联网蛋糕又来了 煤炭行业准备好了吗?

时间:2017-09-08 11:26:00  来源:中国煤炭网

能源互联网蛋糕又来了 煤炭行业准备好了吗?

记者从近日举办的2017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上了解到,全国55个首批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已陆续开工,中国能源互联网进入实操阶段。相关部门透露,将在今年初步建立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探讨能源互联网进一步推进的方案和政策,并研究如何立足国内、面向全球,加快“走出去”。

此前,国家能源局预测,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工作今年将带动超过400亿元的投资。埃森哲发布的《中国能源互联网商业生态展望》预测,到2020年中国能源互联网的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64070亿元,约占当年GDP的7%。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刘振亚表示,到2050年,全球能源互联网累计投资将超过50万亿美元。巨大的投资规模,将有力带动智能电网、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产业的发展。

能源的市场化、民主化、去中心化、智能化、物联化等趋势将注定要颠覆现有的能源行业。那么煤炭行业该如何抓住机遇?业内专家提出了一些观点。

宋秋爽中煤机械装备公司总工程师

先把“小”数据库做实

在能源互联网的大环境下,高效转化与清洁利用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煤炭行业的首要挑战。

许多煤炭行业的专家表示:在能源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引入分布式能源的概念,采用分布式供能与集中式供能相结合的方式,将进一步优化我国能源供给结构,实现智能化、个性化的热—电—冷—气协同供给,提高能量供给效率,很有可能成为主流。未来能源行业将变成一个整体,无论是煤炭行业还是煤机制造行业,数据都将成为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

作为一个装备研发实验中心,我们的数据更多的是来自用户(煤炭企业)、供料商(钢铁、生产设备等企业)和我们自己的制造部门。我们现在就针对设备在井下的使用情况建立了小规模的数据库。

与数据库配套的还有两套系统,我们一般称作“双胞胎”系统。这两套系统,一套是井下的实际应用系统,一套是井上的模拟系统。

通过这个数据库,我们能够知道,设备在井下环境的使用和损耗的具体情况,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对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将这些信息反馈到实验中心,作为日后研发新产品、寻找新设备材料、出具鉴定报告的数据依据。

我们将这个“小”数据库做好、做实之后,无论是日后并入煤炭行业的大数据库,还是并入能源互联网的大数据库,都将容易很多。所以我建议煤炭企业一定要先把自己的“小”数据库和智能网络做好,这样在加入能源互联网的时候才会更从容。

李俊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

用互联网思维推动能源变革

把能源互联网单纯地理解为“互联网+智慧能源”,这也是不完美的。因为能源没有智慧,互联网也没有智慧,拥有智慧的是人。把人类的智慧与互联网作用于我们传统的能源系统,使我们传统的能源系统能够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这是能源互联网的一个很重要的责任。

建立互联网思维是能源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互联网思维就是要为客户创造价值,原来价值低的要增加价值,没有价值的要创造价值。

能源互联网也是一种共享资源。能源像粮食一样,必须牢牢抓在自己手中,这个手中不是说地是我种的、矿是我开的,而是通过互联网系统,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使用能源。

廖宇曾任职于德国柏林电网公司调度中心

以电为依托的综合利用之路

未来,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将以智能电网为依托,大比例的可接入各种新能源,直至实现对用电需求的灵活管理和智能节能的目的。

用更简单的方式来描述这种进步逻辑就是:所谓智能,就是先要增加感知,再优化系统决策,再准确执行。知行合一,方为智。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路线图:先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再根据节能减排的需要,引入各种可再生能源。

无论是石油、天然气、煤炭这些传统能源的比重转换,还是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信网等这些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甚至包括智能建筑、智能家居、电动汽车、节能环保、分布式能源等领域的科技突破,都将会相交于电这个看不见又摸不着的中心焦点上。

我国能源战略规划的趋势是先要提高电在整个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把更多的一次能源消耗转移到电力消耗上,再提高可再生等清洁能源在电力使用中的比重,从而成功实现对能源利用的转型。

能源互联网时代,发售两端+硬件制造+软件平台,这种模式呈现的是一种双管齐下的纵深耕耘,其最大的优点是强势互补,螺旋上升,具备长期合作的可能。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