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动态 >

中联重科:“走出去”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时间:2016-04-08 11:51:00  来源:机电

中联重科:“走出去”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以及“走出去”正逐渐成为当前工程机械行业的主基调,为工程机械企业包括装备制造业缓解当前库存压力提供了众多机会。但是,如何真正抓住这些机会?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郭学红有自己的看法。

落子白俄罗斯、收购纳都勒、签下印度大单,刚刚过去的一年,中联重科“出海”动作频频,“一带一路”为其打开海外成长新空间。毫无疑问,“一带一路”是国家战略,对企业来说更是个大课题。聚焦工程承包企业,“借船出海”是中联重科的一个办法。“工程机械跟工程承包企业是一个密切的上下游关系,在国内装备工程企业取得长足进步之后,不仅发展中国家,很多发达国家的高端工程我们的对外承包企业也能承接”,郭学红表示:“我们的装备能够满足施工企业各种各样的需求,也成为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在装备采购时的一个自然选择。因此,我们要做好他们的保障工作,跟随他们一起走出去。”

在郭学红看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项目很多是靠亚投行资金拉动的,也是定向的。“如果有一些特别的政策支持,来提高采购国内设备的积极性,一方面可以提高中国施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对我们工程机械制造商来讲也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拉动作用。”

外在条件都具备之后,抓住机会的主要因素就取决于工程机械设备制造商本身了。能否将产品品质做到最好,备件供应、技术服务支持等能否及时到位等都需要企业去强化。“我们绝对不能只是简单地把设备卖出去,而一定是要把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务都做好,能够给我们的工程承包企业提供全方面的支持,能够让他们在使用设备时真的没有后顾之忧,对他们的保障到位了,我们的合作模式也才能持续,工程机械行业才能发展。”

除却这些因素外,中联重科也自己“造船出海”,在国外建设工厂、建设基地等。2012年8月,中联重科与印度ELECTROMECH公司签署起死回生协议,在印度合资建厂;2014年,中联重科成立印尼子公司和财务公司。目前,中联重科已在近80个国家建立了销售和服务平台。2014年,荣登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亚洲品牌500强榜单,排名第128名。

对于中联重科这样一个体量稍大的工程机械企业来说,走出去战略实施的也较早。早在2001年,中联重科便“牛刀小试”,以1000万元人民币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中国非开挖技术由此提升了近20年的发展水准。2008年,中联重科并购全球第三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混凝土机械产品市场占有率因此跃居全球第一。接着,中联重科又先后并购德国M-TEC公司、荷兰Raxtar施工升降机技术公司等世界一流企业。通过并购M-TEC,中联重科在干混砂浆设备核心技术上实现质的飞跃。2015年5月中旬,中联重科成为首批入驻中白工业园的中资企业,并正式启动其在工业园的建设项目。在此后的7个多月里,中联重科白俄项目组成员克服种种困难,确保了3台设备按时下线。

中联重科海外战略围绕着“集合、聚焦、本土化”做文章,加强对东亚、东南亚等市场需求强劲地区的拓展。作为上游设备供应商,中联重科目前已与中铁建港航局等“中字头”的大型施工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新技术与新设备研发、国内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机械设备采购、商品混凝土产业发展等领域,展开广泛合作。郭学红说,“走出去”就意味着要做到更多的融合,将不同地区、不同优势、不同资源进行整合,为中联所用。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下,中联重科海外市场拓展将不断向南行、向西行,未来3至5年,实现海外业务占比达到公司总收入的40%左右的目标。




标签:///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