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能环保 >

关于治霾,吃瓜群众能做些什么?

时间:2016-12-22 17:05:00  来源:能谱网

关于治霾,吃瓜群众能做些什么?

对!你没有看过,小能人就是一个这么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儿!当雾霾在抱怨雾霾的时候,我们是否有想过,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雾霾制造的参与者。

应对雾霾,最关键的固然是节能减排以及去产能、调结构等宏观层面的大动作,但同时也离不开每个人从自我做起,在生活方式上做出一些调整和改变,适当让渡个人利益,为雾霾防控尽到一份义务、做出一份努力。

雾霾来袭,应急方案出炉——据央视报道,12月16日20时,北京市正式启动今年首个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多个部门联动采取应急预案:除国Ⅰ、国Ⅱ排放标准车辆禁上路外,国Ⅲ及以上排放标准车辆实施单双号限行,全市1200余家企业停限产,公交优先安排清洁能源车辆上路等。然而,截至17日17时许,该市交管部门共查处国Ⅰ国Ⅱ轻型汽油车、渣土垃圾运输车和小客车违反单双号限行规定等各类违法行驶行为共计3.1万起。天津市也启动了机动车24小时单双号限行管理措施,19小时内全市交警就现场处罚闯限行5826起,电子警察摄录近万起。

发布雾霾预警、启动应急预案,已成为当下一些城市应对雾霾天气的标配举措,预警的标准、级别,预案涉及的行业领域和相关内容,也日渐完备成熟。预警的响应程度、预案的落实与执行力度,便成为能否有效缓解雾霾的关键。从新闻中看,“闯限”机动车众多,不止一地一时的现象。去年同期,北京启动首个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4天时间内就有11万次的车辆“闯限”。

如此大范围的机动车“闯限”违规上路,公众不知情、没做好准备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多地政府部门提前一两天就通过多种渠道,把相应级别预警、启动应急预案时间告知公众,按说市民完全有可能做好准备。说到底,还是明知故犯的多,而一些人行动上不买账的背后,是意识里对规则的不认同。

不可否认,受应对雾霾预案措施影响,临时改变出行计划难免会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而对于由个人承担的治霾成本,包括被限制车辆排放标准、被限制单双号出行等,公众难免心有委屈,况且在很多人眼里,令人瞠目的PM2.5数值里,由机动车尾气所“贡献”的部分,远不比那些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多,凭什么要为他人的过错埋单?

可无论如何,雾霾来袭,谁也不能独善其身、置身事外。眼下,最棘手的不是撇清责任,而是实施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的高效治理。少开一天车、多停一天工,或许不会改变雾霾袭来的残酷现实,但至少有望让污染程度不再恶化,也是现阶段为把雾霾威胁降至最低的可行办法之一。

我们知道,应对雾霾,最关键的固然是节能减排以及去产能、调结构等宏观层面的大动作,但同时也离不开每个人从自我做起,在生活方式上做出一些调整和改变,适当让渡个人利益,为雾霾防控尽到一份义务、做出一份努力。这种让渡就是对少开一天车的配合,是对工地停工几天的响应,是少摆一次烧烤摊的自觉,是对孩子停课在家无人看管的理解……

有必要强调,治理空气污染是考验环境治理能力的一场攻坚战,也是凝聚共识、持续推进各类有效措施的一场持久战。相关部门要读懂部分公众的“有情绪”,充分认识到限行等措施只能解一时之渴,根本上还是要在控制污染源头上下功夫,转变发展的思路与方式,使我们的城市彻底走出雾霾之困。

唉,其实小能人爱莫能助,毕竟我的露天敞篷一座二轮劳斯莱斯在去年就不用了。不过,有车的朋友们,能动还是动起来吧,治理雾霾,人人有责嘛!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