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能环保 >

售电市场打开来,一窝问题跟着走

时间:2016-10-25 16:41:00  来源:能谱网

售电市场打开来,一窝问题跟着走

小能人一早就说过,国内能源市场多事一窝蜂上,一窝蜂下,一窝蜂走来走去,当然,相应的也就有一窝蜂问题飞来飞去。真叫人心塞,这不,售电市场打开来,一窝问题跟着走!

一、弃风持续恶化。2015年全国平均弃风率15%,比2014年提高近一倍,接近弃风最严重的2012年水平,全国停用的风电设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60亿元。西北成为“重灾区”,甘肃和新疆2015年弃风率高达39%、32%,比2014年分别上升28、17个百分点,合计弃风电量153亿千瓦时,几乎可供北京城乡居民用1年。今年上半年,西北地区弃风电量155.3亿千瓦时,超过去年全年,新疆、甘肃弃风率仍然高达47%和45%。

二、弃水问题短期无解。在西南地区,汛期弃水严重,四川省2015年调峰弃水电量102亿千瓦时,总弃水电量约200亿千瓦时,今年预计增加到300亿千瓦时;云南省2015年来水偏少,弃水电量151亿千瓦时,今年预计增加到400亿千瓦时。川滇合计弃水电量占这两个水电大省水电总发电量的7.7%。由于这些区域还有较大的在建规模,弃水问题短期内破解无望。

光伏发电大规模快速发展难以为继。我国光伏产业近年逐步走出低谷,呈现稳中向好和有序发展局面,并网光电容量增长连续两年超过60.66%,2015年达到4218万千瓦,是2010年的165倍,占全球光电总装机的20%,成为继水电、风电之后规模第三大可再生能源。但仍然面临技术、市场、政策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认真审视、调整和提高。

其一,核心技术缺乏。我国光伏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装备和材料发展缓慢,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效率和质量水平、高纯度硅的技术开发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

其二,产品市场对外依存度过高。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原料进口与产品出口的比例达70%以上,光伏生产企业所需高端生产设备也需从国外进口,仍然属于典型的“两头在外”,受制于人。而欧洲市场早在2011年就逐渐饱和,产能已达到需求量的3倍。

其三,造价偏高补贴过多。光伏发电装备成本高,土地税费高,项目造价高,而利用小时数低,弃光限电也在增多,导致项目运营成本上升,企业盈利不佳,财政补贴面临极大的压力。政策信号已经释放,光伏发电补贴已经减少,电价2020年将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种种因素使得光伏产业在夹缝中求生存,长远看大规模快速发展难以为继。

小能人就忍不住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弃风弃水?为什么?

弃风弃水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水电、风电项目集中投产,配套电网规划建设滞后,或者外送通道建设不足。究其根源,反映出我国电力统一规划弱化,总体规划不足,可再生能源发电仅以资源论规划,与电网规划衔接不够,与其他电源规划协调不够,“十二五”电网规划甚至没有出台。此外,也与电力系统缺乏灵活调节能力、电网调度手段单一、发电设备性能不高密切相关。

煤电产能过剩源于煤电装机增长与电力需求增长不匹配,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快速上升,煤电调峰压力加大,电源发展进入“阵痛期”,此消彼长在所难免。同时,还归咎于长期以来发电投资市场存在的恶性竞争、过度发展和非理性投资,症结则在于规划缺位、监管不力、市场无序。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电力供需形势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

光伏发电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于能源转型战略落实不到位,缺乏清晰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光电在可再生能源产业中的定位也存在偏差,统筹规划缺乏,“高成本、高补贴”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光伏产业和应用市场的衔接不到位,导致供需失衡。

上述问题,集中反映了新常态下我国电源发展面临的矛盾和挑战,归结起来就是电力系统缺少集成优化,电力供给侧对新常态的适应性调整大大滞后,规划不力、“弹性”不够,其实质是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要素配置不充分、不到位。为此,必须扎实推进电力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规划协调,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消除短板瓶颈,减少无效和落后供给,扩大有效和优质供给,切实提高电力供给质量,更好适应电力需求变化,实现电力系统高水平的供需平衡,为经济平稳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标签:///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