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点评论 >

乘联会:4月第二周乘用车零售达日均4.2万辆-网

时间:2021-04-22 11:19:00  来源: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

乘联会:4月第二周乘用车零售达日均4.2万辆-网

  本周车市概述(20210412-0418)

  1.4月乘用车市场周度零售走势

  

  由于去年4月的疫情影响已经大为缓解,基数相对合理,因此可以主要对比2020年的走势分析。4月第一周的市场零售达到日均3.0万辆,同比2020年4月第一周增长5%,表现相对平稳,但相对2019年4月的第一周是稍有下降9%的。且本周相对于2021年3月第一周的环比下降17%,下降幅度较大。

  4月第二周的市场零售达到日均4.2万辆,同比2020年4月的第二周增长16%,相对2019年4月第二周是增长12%的,表现相对较好。

  今年4月的前两周达到日均3.5万辆,零售较2019年基本持平,应该是与2019年的市场环境差异不大,目前的经济环境也是在相对稳定向好,居民消费热情没有受到太大的不利影响。但目前的主力企业走势不强,而二、三线企业走势分化,带来一定的增长压力。

  2.4月乘用车市场周度批发走势

  

  4月的厂商批发销量走势起步平稳。第一周的日均厂商批发销量是3.2万辆,同比2020年4月的增长幅度是7%,表现相对平稳。相对于3月第一周的销量下降25%,月初走势稍弱。

  第二周的日均厂商批发销量是4.1万辆,同比2020年4月的增长幅度是0%,表现相对平稳。本周环比3月同期是下降11%,批发总体走势较弱。

  由于目前的渠道属于相对中低库存的特征,因此经销商的进货节奏应该更积极,但总体看4月一至二周批发走势不强。

  4月第一至二周相对于2019年4月的批发微增1%,走势相对放缓。但2019年4月已经进入渠道去库存的阶段,因此较2019年的厂商批发增长压力不大。

  3.一季度汽车消费增66%、新能源车产55万增3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3月汽车生产638万辆增长82%是较大的增幅,其中轿车的增速82%,也是很好的高增长。21年1-3月的汽车增加值55%,处近期高位,好于去年走势。1-3月汽车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6%。目前看今年汽车产量有望接近持平,新能源车同比高增长。

  汽车类商品销售明显改善。面对疫情冲击,中央和地方出台多项政策措施,稳定和促进汽车消费,去年下半年以来效果逐步显现。乘联会数据显示,1-3月份乘用车批销售量同比增长77%,稳定实现正增长。

  4.上海车展的5大变化

  2021上海车展将以“拥抱变化”为主题,集中展示世界汽车工业的创新发展成果,全面展现汽车与信息通信、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主动拥抱数字经济下的产业新变化,把握“电动化”的发展机遇,为各类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和创新理念提供全方位的展示舞台,继续发挥好上海车展引领全球汽车行业技术和市场的风向标作用。

  汽车变成移动空间。传统汽车电气化升级并与信息通信、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让汽车成为智能移动空间,给用户更好的出行体验。

  汽车的供应链巨变。汽车供应链发生的巨大变革有三个方面,其一就是以发动机和变速箱为代表的传统供应体系的变革。相比燃油车,电动汽车的零部件总数减少约1/3,以电池、电驱动、电控、智能网联系统为代表的新供应体系正在形成,而“三电”已经占据车辆成本的一半以上。

  电动化的变革带来汽车制造商的变化。恒大、滴滴等都希望造车,实现跨界梦想。

  产业链延伸汽车服务商的变化,新的服务商也是有更多的机会,汽车变成互联网企业的角逐舞台。

  5.智能网联是上海车展亮点

  随着新势力和外部优秀公司全面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深圳、北京等各地政府对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的支持,上汽转型高科技企业,通用、奥迪等国际车企智能网联也进入新的加速发展阶段。估计这次上海车展的智能联网也是各方展示的亮点。

  如果按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的的定位,应该似乎是网联智能汽车,实现道路体系与车辆智能化协同发展。

  目前大部分用户的车内对外互联仍是通过手机来实现,这也是手机的技术先进,软件生态环境完善,链接成本低,是消费者的最佳选择。与当前车机和手机相连的方式不同,智能网联汽车的最终目标是摆脱手机,通过车机自身的强大运算能力和智能操作系统,实现汽车与人、路、各类通信终端的信息交互。

  因此智能网联首先是可以快速从应用服务、硬件技术等车联服务中,带来车内用户体验显著提升。为车主与乘客在驾驶过程中提供不同类型的内容与服务,满足用户差异化的需求(舒适、便捷、娱乐等)

  车机替代手机能为车主在驾驶过程中提供内容与服务,帮助驾驶员简化驾驶与车辆操控的过程,提升驾驶过程的安全性。

  实现智能驾驶判断。在辅助驾驶阶段,在适用路况时代替车主驾驶汽车,在特定情况下提醒车主,或者接管车辆。


标签:///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