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策法规 >

嘉能可限产、中国限进口 煤炭行业再陷两难境地

时间:2019-03-04 08:56:00  来源:互联网

嘉能可限产、中国限进口 煤炭行业再陷两难境地

  近日,随着全球最大的矿商嘉能可集团(Glencore)宣布限制产量、中国限制部分港口煤炭进口被热议,加之澳大利亚一法庭宣布新建煤矿必须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导致世界煤炭形势越发严峻。

  印度一大型煤电厂高管表示,由于煤炭无法与可再生能源竞争,因此不会新建任何煤矿,而环保人士也对此感到欣慰。

  人们逐渐发现,长期来看,煤炭无法保证其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不过,人们应当关注形势发展,并对除公共关系外可能的实际影响进行评估。

  2月20日,嘉能可宣布,计划将煤炭年产量限制在当前产能1.45亿吨左右。

  嘉能可是全球第四大煤炭生产商,也是海运市场最大的煤炭供应商,而印度煤炭公司(Coal India)、中国神华(601088)和美国博地能源(Peabody Energy)等煤企主要专注于供应国内市场。

  目前,嘉能可正采取措施缓和气候变化,评论家和环保人士也将此作为抵制燃煤污染上取得的又一次胜利。

  限产有利可图

  嘉能可或许真正想要尽力阻止全球气候变暖,但该公司可能已经计算出限制煤炭产量将对其经营业务是有利可图的。

  人们普遍认为,未来几十年,煤炭消费量可能会下降,在欧洲和北美煤炭可能完全退出,甚至是亚洲煤炭消费量也会开始下降。

  不过,嘉能可应该已经计算出,这将是一个缓慢的的终结过程,并且其正在利用这一过程发展自身业务,寻求利润。

  虽然从整体上看,煤炭燃烧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但嘉能可的兴趣在于海运市场,即使整体煤炭需求下降,其煤炭业务也可能长期保持良好状态。

  海运市场预计将变得更加紧张,尤其是随着亚洲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新建使用进口煤的电厂。这些国家包括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及其他东南亚和南亚国家。

  不过,印尼、澳大利亚和南非这世界三大煤炭出口国或许无法在当前的基础上增加煤炭供应量,其中原因也不尽相同。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动力煤出口国。印尼政府已经出台政策减少煤炭出口,以便将更多煤炭供应当地电厂使用。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炼焦煤出口国,也是世界上第二大动力煤出口国。随着澳大利亚国内反对煤炭行业的呼声日益强烈,新建煤矿也越来越难获得开发许可、融资和保险,因此难以增加煤炭出口。

  作为世界第三大煤炭出口国,南非铁路系统存在限制,并且该国也努力在满足本国需求和出口创汇两者之间寻求平衡。

  2018年,嘉能可在澳大利亚煤矿开发上的支出高达37亿美元,几乎收购了煤炭行业所有资产。

  目前,嘉能可的任务是有效地运营这些煤矿,并努力确保煤价尽可能维持高位。

  一种说法是嘉能可将限制煤炭产量,从而有助于在维持海运市场紧张局面的同时支撑价格上涨。

  中国和印度影响进口

  日前据消息称,中国大连港(601880)已经无限期禁止澳大利亚煤炭进口,同时限制其他国家煤炭进口。之后中国外交部澄清,目前全国海关各口岸均接受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输华煤炭进口报关。近年来,中国海关在对进口煤炭进行安全质量风险分析和监测中发现,进口煤炭存在环保不合格的情况。因此,中国海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进口煤炭的质量安全检验和环保项目检测,目的是更好地保护中国进口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环境安全。

  但是中国也曾多次采取限制措施,最可能的结果是,中国煤炭进口量将在一段时间内下降,但最终可能会恢复。

  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大部分为炼焦煤,而炼焦煤很难在其他国家找到替代,唯有进口加拿大或美国煤作为替代。

  而且,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进口国,而限制进口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不大可能成为煤炭进口市场的主要推动因素。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煤炭进口国,该国有望成为主要煤炭进口买家。不过,本周在首都新德里举行的Coaltrans大会上,印度政府表示,虽然预计今明两年印度煤炭进口将增长,但新项目的缺乏以及最终可能的国内可用煤炭增加,或将导致印度进口需求最终缩水。

  印度新建煤电厂正在努力与风能和太阳能相竞争。印度私营电企塔塔电力公司(Tata Power)执行官拉吉特德赛(Rajit Desai)表示,塔塔电力并不计划新建电厂,而是将重点放在收购缺乏资金的现有电厂上。

  2月8日,澳大利亚法院曾以产生温室气体为由,拒绝了一煤矿开发项目。

  尽管该煤矿有可能因为靠近养老院等理由被拒,但法院仍表示,减缓气候变化有可能成为将来批准任何一个煤矿项目的必要程序。

  由以上事件可以看出,各方面都在减少煤炭燃烧。而与此同时,亚洲大量的燃煤电厂仍处于运营初期阶段,可能未来几十年都将持续运营。

  因此,未来煤炭需求可能会下降,但远没有被淘汰,而相信嘉能可也会同意这一点。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