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策法规 >

冰箱保鲜哪家强 海尔、美菱、美的有独创

时间:2018-03-05 11:54:00  来源:

冰箱保鲜哪家强 海尔、美菱、美的有独创

上游原材料涨价以及下游市场饱和等问题的出现,让冰箱市场在一段时期内不算乐观。不过在钉科技看来,冰箱市场依旧有新的增长空间,当然,这还要看产品升级成果如何。冰箱企业此前推出了不少新概念产品,如具备类似智能、娱乐等功能的冰箱产品,但其实这更多的似乎也只是噱头,并不足够刺激用户换新。

钉科技认为,技术创新以及产品升级,都应该牢牢抓住用户核心痛点以及产品的核心功能,而对于冰箱来说,保鲜无疑是最核心诉求。为了解决食物保鲜问题,一些企业也推出了相应冰箱产品,头部品牌海尔、美菱以及美的相对而言是做得比较不错的。这次,钉科技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三家冰箱企业所独创的保鲜技术。

海尔:全空间保鲜(代表产品:BCD-556WDGTU1)

所谓的全空间保鲜就是相较于目前多数冰箱产品的半空间保鲜现状而言,一直以来,冰箱企业纷纷将冷藏室作为保鲜技术创新迭代的主战场,而忽略了冷冻室保鲜。海尔全空间保鲜冰箱冷藏运用精控干湿分储技术,冷冻运用智能恒温技术,开创冷藏冷冻全空间保鲜格局。

运用海尔独创的保鲜技术,海尔全空间保鲜冰箱能够一举解决用户保湿、保干、冷冻、串味四大保鲜难题。首先要说它的冷藏室,搭载了精控干湿分储技术:干区,运用微风道无霜科技,保持制空气湿度在45%左右,避免珍品干货食材返潮变质;湿区,创新搭载HCS生态膜技术,使空间湿度保持在90%左右,保证蔬菜保鲜不失水不腐坏。

同时,海尔全空间保鲜冰箱突破传统冰箱冷藏区单一送风模式易造成温度波动的难题,创新应用精控微风道技术,智能按需送风,每个隔层实时监测单独送风,实现8种自由送风组合,使食材实现精准制冷保鲜。

再来了解它的冷冻室,采用智能恒温技术,通过智能控制风道与保鲜区之间的遮蔽装置,将冰箱冷冻区间温度波动和化霜升温得以降低,有效维持冷冻室保鲜环境,避免营养流失和串味等问题的发生。

美菱:水分子激活(代表产品:美菱M鲜生BCD-660WUP9BA)

当前大部分传统冰箱所采用的保鲜技术,有三点仍然一直无法做到满足大众高品质需求,即蔬菜保鲜时间较短、肉类解冻血水偏多、袋装食品保鲜不好等。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传统保技术无法做到对食物组织成分的有效穿透和均衡覆盖。而食物保鲜效果也一直停滞不前,冰箱企业并未真正带给市场和用户超长保鲜的体验。

美菱M鲜生系列冰箱找到了破解食物“长效保鲜”的基因密码,其首创的水分子激活保鲜技术,变被动保鲜为主动控鲜。原理是让食物中水分子实现共振,激活细胞,延长食物保鲜期。共振状态下水分子裂变,结晶更圆润,降温快,减少食物的细胞破坏。而且其还可以穿透保鲜袋,使食物中水分子共振。被激活的水分子产生共振力、裂变力、穿透力,能够降低酶的活性、减少对细胞膜的破坏、减少汁液的流失,解决了传统冰箱保鲜时间短、解冻血水多、袋装保鲜差等消费痛点, 破解了食物长期处于鲜活状态的关键“密码”。

简单来说,美菱M鲜生系列冰箱通过水分子激活保鲜技术的创新运用,可以快速对存放的食品降温、减少食物细胞被破坏、抑制细菌的滋生,从而延长食品的保鲜期。同时在共振力的作用下,其能够穿透塑料袋等袋装物品的外壁,对内装食品达到均衡覆盖、保鲜的效果。

美的:微晶一周鲜(代表产品:BCD-630WKGPZV)

肉类食材的不冻保鲜一直是业界难题,以往的肉类保鲜往往只能依靠冷冻,食材解冻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而且肉类解冻极易流失营养。为了解决这项难题,冰箱行业一直致力于通过新科技的研发解决用户这一消费痛点。

美的冰箱全球首发的“微晶一周鲜”科技,瞄准“保鲜时效短、解冻时间长、营养流失快”这三大痛点,成功克服肉类食材短期储存的行业难题,升级了保鲜技术。

“微晶一周鲜”技术采用“逆冻结规律智能送冷”,科学控制冷量供应,在冰晶形成初期减少甚至停止输送冷量,使冰晶无法增多、无法长大,保持肉类食材“冰鲜不结冻,鲜肉即食切”。“微晶保鲜舱”内的5个温度传感器对食材进行立体雷达监测,能够感知肉温并维持肉类食材最佳存储温度。“独立制冷保温系统”、“波浪型立体送风道”、“顶出风底回风”的三重设计保障,可以控制抽屉内肉类温差,达到肉类“一周长效保鲜,营养不流失”的理想效果。

另外,由于食材含水量不同,对环境湿度要求也会不同,美的冰箱BCD-630WKGPZV拥有智能控湿系统,可自动感应食材,智能调节温湿度,拥有高湿、中湿、低湿三种模式。高湿锁住水分,中湿持久鲜嫩,低湿自然干燥。全自动调湿过程,让食材轻松保湿更保鲜。

在很多冰箱企业大谈智能、娱乐等功能点时,海尔、美菱以及美的冰箱却有着笃定的认知,那就是科技保鲜才能解决用户的核心痛点,而这些头部品牌也将引导行业回归“正道”,从产品本质出发,做有意义的创新。


标签:///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