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策法规 >

外媒称2016年中国钢铁产能不降反升

时间:2017-02-16 08:54:00  来源:兰格钢铁网

外媒称2016年中国钢铁产能不降反升

德媒称,绿色和平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生产的钢铁同比增加了3659万吨,中国没能削减过剩产能。

据德国《商报》2月13日报道,世界上一半钢铁是中国生产的,中国没有哪个地方拥有唐山那么多的高炉。北京想让工厂生产高价值的钢材并削减过剩产能。

但在该市北部很少能感觉到这一点。数十座小高炉的烟囱向空中排放灰黄的烟雾。

2016年中国钢铁产能不降反升?

绿色和平组织说,2016年中国企业生产的钢铁同比增加了3659万吨。

德国钢铁经济联合会的数据也表明,中国没能削减过剩产能。2016年中国钢铁产能过剩3640万吨,几乎和上年的水平持平。“预计到2020年中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将一直超过3000万吨这个关口,”全球最大钢铁企业阿赛洛米塔尔钢铁公司的一名发言人对《商报》说。那意味着,中国的大量廉价钢铁充斥市场至少还要持续3年。

绿色和平组织的劳里·米利维尔塔说,老旧工厂的确被关闭;但其中大部分是早已闲置的设备。与此同时,一些省份对中央政府的宣言作了宽泛的解读,允许一些本已停产的高炉再次开工。

报道称,对德国和欧洲钢铁工业来说,这不是好消息。“2016年中国钢铁产能增加这一事实反映了中国整顿钢铁工业进展很慢,”德国钢铁经济联合会主席汉斯·于尔根·克尔克霍夫对《商报》说。他也抱怨,虽然2016年的净产能得到削减,但那主要涉及早已闲置的设备。“上市产能依然没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尽管面临国际压力和他国的贸易措施,中国2016年钢铁出口却没有大幅下降。中国因此依然有义务实质性解决自己的结构问题,”克尔克霍夫说。

中国钢铁出口“阶梯效应”让欧洲钢企感到压力

虽然中国2016年向欧洲出口了610万吨钢铁,少于2015年的720万吨,但同期内出口到欧洲的钢铁总量却同比增加了11%。尤其独联体国家、土耳其和其他亚洲国家增加了钢铁出口。

在这方面,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也在背后起了作用。“我们日益观察到一种'阶梯效应’”,德国钢铁经济联合会说。中国把过剩产能挤压到诸如俄罗斯或其他亚洲国家,而这些国家又把它们生产的钢铁出口到欧洲。欧洲钢铁生产商还担心,如果现在美国在执行特朗普总统的“美国优先”政策过程中对中国钢铁封锁市场,那么“这些钢铁可能会进入欧洲”。

“我们需要一项内容广泛的解决方案去应对中国的产能过剩和北京给本国钢铁工业保证的补贴”,阿赛洛米塔尔钢铁公司金融部门负责人阿迪蒂亚·米塔尔说。

报道称,中国钢铁产能过剩对欧洲钢铁工业的压力有多大,看看去年就清楚了。来自中国的廉价进口带来的价格下跌尤其在上半年导致很多公司出现亏损。冶金企业采取了严厉的紧缩措施并敦促欧盟委员会通过惩罚性关税阻挡廉价钢铁进口。

这些措施现在显现出了效果:例如,钢铁价格在过去几个月里明显提高。但现在还不是这些企业高枕无忧的时候。铁矿石和焦煤的价格也明显上涨,那给盈利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欧洲钢铁企业面临的压力依然很大。

尽管如此,并非所有行业专家都相信惩罚性关税有积极作用。“坦白地说,我不支持反倾销措施。它们在个案上可能是合适的,但却不是长久之计,”奥钢 联集团董事会主席沃尔夫冈·埃德说。迈世勒银行的戴维·瓦尔加也对关税持怀疑态度。他说:“关税不能持久地解决问题。”

报道称,一些钢铁业高管提醒谨慎行事。“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不会在短短几年内解决”,萨尔茨吉特冶金厂股份公司总裁海因茨·约尔格·富尔曼不久前接受采访时说,“为此需要更长时间——估计需要7至10年。”

在唐山,钢铁厂的员工很镇定。“当然有些工厂会关闭”,一名员工说,“但政府不会让大量工厂关闭。否则这里将出现大规模失业。”

去产能和保就业让钢铁增产在意料之中

另据英国《金融时报》2月14日报道,钢铁的过度生产(中国是遥遥领先的全球最大生产国)导致来自进口国家的反倾销指控激增,它们声称本国工业受到大量廉价的中国进口产品的伤害。去年美国对中国部分钢产品征收税率为266%的惩罚性关税。

研究凸显出中国经济改革进程往往呈现相互矛盾的方向。关闭低效产量的尝试常常被旨在保护就业和促进经济的扩张性经济政策所抵消。去年6月,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杰克·卢在北京向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表示“过剩产能对全球市场造成了扭曲的、破坏性的影响”。

但分析师也表示中国大力削减产能的努力值得赞扬,而增加新的产能也在意料之中。

建银国际的崔历表示:“整体去产能仍是一个重要的基准。在一个像中国这样不断增长的经济体中,在关闭低效或污染产能的同时增加一些更好的产能应是意料之中的。”

汇丰在去年12月的研究报告中表示,2016年中国政府对钢铁业的刺激措施包括向该行业扩大信贷,以及放宽支持建筑需求的房地产政策。汇丰表示地方政府也设法借反对关闭工厂来保护就业。

标签:///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