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产经营 >

创新驱动促进钢铁业转型发展

时间:2014-08-27 05:30:22  来源:

创新驱动促进钢铁业转型发展

在中国冶金报社与首钢总公司联合举办的2014转型发展.钢铁强国之路高峰论坛暨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钢实践研讨会上,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徐匡迪指出,在当前钢铁行业面临亏损运行的常态下,钢铁企业的经营理念要从做大规模转向全生产链的工艺、技术创新,努力做到低成本运营,同时必须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国民经济转型企稳钢铁工业困难依旧

“国民经济已经转型趋稳,而钢铁工业暂时困难依旧。这对于钢铁行业来说,是现在面临的一个大趋势。”徐匡迪说。

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的转型已经趋稳:第一季度GDP增长7.4%,第二季度增长7.5%;新增就业人口757万,完成全年计划的73.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2.3%,比全年的调控目标上限低了1.2个百分点;进出口贸易顺差收窄6.5%,出口趋于回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同比增速稳定在10%左右,其中6月份达到17.9%,到7月份又回落到10%左右的正常水平,维持同比增长的态势。

徐匡迪指出,今年上半年经济转型的最大特点,是国内最终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过去,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但是今年上半年,国内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54.4%。同时,由于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仅增长17.3%,其对GDP的拉动作用下降到48.5%,而出口的拉动作用则是-2.9%。

经济转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增速回落之后,失业率没有上升。国家通过改革减少了审批制度,使企业的成立相对容易。今年上半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593.95万户,同比增长16.71%;新登记的私营企业达到158万户,解决了大量的年轻人就业问题。

徐匡迪指出,过去30年,中国钢铁工业的大发展,是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GDP总量的增长相适应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33%是用来购买钢材(2979,10.00,0.34%)的。北京举办奥运会之前的建设,就消耗掉了千万吨钢。”

今年上半年,在GDP增长7.4%的情况下,国内钢材产量同比仅增长6.4%。同期,钢材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4.76%。“钢材表观消费量增速低于钢材产量增速,而钢材价格是由市场供需决定的,因此钢材价格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徐匡迪说。

而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钢材销售的利润极低。今年上半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74.80亿元,销售利润率仅为0.4%,远低于银行贷款的利息。“如此低的销售利润率,钢铁企业还银行贷款利息都很困难。”徐匡迪表示,“前些年钢铁企业不断做大的结果,是借了大量的银行贷款,这就造成了钢铁企业的财务成本非常高。”

当前,我国面临严重的钢铁产能过剩。美国认为产能利用率的正常区间在78%~83%,小于75%就是过剩;欧盟认为正常区间在75%~80%,小于70%就是过剩;日本则以78%为评判标准。目前,我国炼铁设备的产能利用率为73%,炼钢为68%;长材的产能利用率相对较高,其中螺纹钢达到86%,优质棒材达到90.6%,线材(3140,0.00,0.00%)达到79.8%;而板材的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平均只有70%,其中中厚板仅为60%。徐匡迪指出:“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板材是先进材,长材是落后材。各个国家的发展阶段不一样。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当中,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主要是长材;而西方国家的城镇化和工业化早已完成,汽车、家电等最终消费品更新需要的是板材产能。”

在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多数钢铁企业亏损运行。今年上半年,88家钢协会员钢铁企业,从报表看有63家盈利,但是仅宝钢的盈利就达到38.29亿元,其他钢铁企业基本都在微利运行。而亏损的企业有25家,亏损额为76.79亿元,其中亏损最严重的7家企业亏损额达到75亿元。

徐匡迪指出,钢铁产能过剩和企业亏损运营的原因,从外部看,一是受经济增长过度依靠投资拉动的影响,从2008年~2010年新增产能近3亿吨;二是受地方政府GDP增长及财税收入的影响,地方大部分税收来自生产项下,而不是消费项下;三是地方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即使是亏损运行、产能过剩也不压产。从内部看,钢铁企业自身也不想调整,一是企业只有保持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保证企业的“流动性”,支付各种成本、员工工资和还贷;二是现行银行借贷主要是看企业现金收入的多少,有一定数量的钱进来就可以“借新还旧”。

必须由投资驱动改为创新驱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举世震惊。但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原有依靠要素低廉(土地、劳动力、能源等)吸引外资,从而争取国际市场空间的路子已日渐狭窄,同时,国内环境、资源的约束则更加严厉。因此,经济发展模式从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并使发展速度回落到合理的区间,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应地,过去30年,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投资驱动,曾长期处于产品供不应求的环境下,企业普遍存在着“做大做强”的动力。特别是前些年在基础建设规模增长过快、货币宽松的背景下,钢铁企业竞相扩大产能,2003年~2012年,我国粗钢产能激增5亿吨。

徐匡迪指出,这种无序扩张体现在几个方面:在发展观上,不顾市场需求,一味追求规模扩大,盲目“做大做强”,结果导致现在的“做大做僵”;在产品结构上,盲目追求“精品化”,造成高端产品的无序竞争,产品供大于求,导致“肉卖白菜价”;没有全局的市场观,一家企业想“包打天下”,导致产品“万能化”,销售半径过长,物流费用增加,区域环境恶化;不肯主动淘汰落后产能,认为谁主动淘汰谁吃亏。“但产能的削减是无可回避的问题,被动不如主动,主动可以先得活路。”徐匡迪说。

那么,我国的钢铁企业应该如何实现创新驱动呢?

徐匡迪指出,世界各国凡是经济发展速度回归合理区间并以最终消费为主要动力时,钢铁工业都会出现产能过剩。在产能过剩的条件下,低成本的工艺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徐匡迪以武钢的实践为例进行了说明。近年来,武钢高炉的铁矿石入炉品位逐年降低。他们不断配加一些低品位的矿石、廉价的矿石。而过去在追求产量的时候,是“料不厌精”的。“现在不能单纯追求高炉的利用系数,而是要看炼每吨铁水的成本是多少。”徐匡迪说。

在焦炭方面,武钢通过配焦实现焦炭质量的提高和配煤成本的降低,使焦炭成焦后的转鼓强度保持在67~68,但炼焦配煤成本可以降低二三百元。高炉工艺通过稳定配煤,改善焦炭质量,调整高炉的操作,提高煤气利用率,提高风温水平,降低了燃料比。

此外,武钢开发了WESP经济炼钢技术,通过造渣制度、吹炼模式、入炉结构等工艺制度的优化改进,充分利用氧气转炉上炉末期炉渣,降低转炉熔剂消耗,并用生石灰石替代活性石灰。

“在目前钢材价格低、企业亏损的状况下,钢铁企业的工艺技术创新应该集中在追求低成本的生产上,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技术指标,这样才能在困难时期做到保本运行。”徐匡迪说,“钢厂的成本超过70%集中在铁前工艺,我们要抓住成本比例最高的项目进行低成本攻关。”

建设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型钢铁工业

钢铁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只有通过减量重组,建设绿色钢铁厂来替代。

徐匡迪指出,绿色钢铁厂应该具有三大功能:一是优质洁净钢生产平台;二是高效能源转化、梯级利用的工业过程;三是各种固体废弃物和粉尘近零排放的循环经济示范区。未来,钢铁企业的调整必须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具有上述三大功能的绿色钢铁企业。

徐匡迪以首钢京唐公司为例进行了阐述。在各工序高效化生产的基础上,首钢京唐公司建立起全流程高效快节奏的生产体系:从高炉装料至出铁的周期为420分钟,从高炉出铁至热轧成品的制造时间为344分钟,全流程(从铁矿石至热轧板)的生产周期为12.7小时,每炉钢的生产周期平均为32分钟。采用新工艺使总渣料低于常规工艺约17.8千克/吨,钢铁料消耗降低10.3千克/吨。将脱碳炉渣及转炉除尘灰制成高效脱磷球供脱磷炉造渣使用,不仅可提高脱磷炉渣碱度、缩短成渣时间,还可进一步节省石灰5千克/吨、铁矿石19千克/吨。

同时,新流程大大提高转炉作业率。当转炉日产炉数从20炉提高到34炉时,由于转炉的辐射散热减少,出钢温度可提高约50℃;当日产炉数提高到50炉以上时,少渣冶炼的热收入高于常规冶炼。

此外,首钢京唐公司生产900万吨钢,所有的废气近零排放用于发电,94%以上的电是由自备电厂供应的;固体废弃物也实现近零排放,每年可以生产300万吨水泥;所有含铁的粉尘和废料全部回收以后,相当于每年回收50万吨铁;所有余热梯级回收,最低温度的余热用于海水淡化,代替地表水的使用。通过采用一系列先进节能技术,首钢京唐公司实现年节能207.875万吨标煤,折合年减排二氧化碳411.6万吨。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