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能环保 >

清洁能源风向生变 行业国际化还有多远?

时间:2017-01-04 12:27:00  来源:太阳能新闻网

清洁能源风向生变 行业国际化还有多远?

隆冬腊月,近乎整个中国都笼罩在雾霾之下,甚至在中国的西南方向,包括印度、巴基斯坦等一些国家也未逃脱这片天空的阴影。

如今雾霾已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每一个国家都在渴望呼吸清洁的空气,能源变革的大潮已涌到“脚底板”。

此时,中国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和太阳能“十三五”规划已陆续出台。同时,光伏上网标杆电价新政最终落地。

“是时候了”。协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孙兴平看了一下最新能源文件中的几个关键数据感叹道。雾霾问题和新政出台,似乎让他更加坚定了企业进一步国际化,“走出去”的信心。

冬天有多漫长?无人可晓。“走出去”或许是眼前的破题路径。

“国际化是必须迈出去的坎儿”

“十二五”时期,清洁能源发展成绩喜人。“十二五”期间,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分别增长1.4倍、2.6倍、4倍和168倍,带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了2.6个百分点。同时,行业的国际合作亦是成果喜人。截止2016年底,我国清洁能源行业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方面已经取得一批丰硕的成果,风电、光伏企业纷纷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出口到巴基斯坦,还与阿根廷签署了重要的合作协议。

在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协作发展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作了以上陈述。

然而成绩背后,一些新政的变化又让光伏企业无不如履薄冰。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规定2017年1月1日之后,一类至三类资源区新建光伏电站的标杆上网电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65元、0.75元、0.85元,同时还明确,今后光伏标杆电价根据成本变化情况每年调整一次。此外,太阳能“十三五”规划不仅预示了未来几年里中国太阳能市场的前景和趋势,而且明确太阳能装机规模也会小幅降低。

在上述论坛的分论坛上,孙兴平对国内市场明显表现出一丝忧虑。

他为同行算了一笔项目账,到2020年底,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05GW。而实际上,2015年底中国光伏累积装机量已达到43GW,这也意味着2016年至2020年市场仅剩62GW的规模。按照‘十三五’地面电站与分布式光伏平分天下的逻辑,分布式总装机量至少达45GW,那么普通地面电站的指标大约17GW。

“剩下的项目必将从领跑者、分布式光伏和光伏扶贫的指标中获取。另外,由于中国西部长期出现弃光限电、补贴拖延且缺口大等问题,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国内窘境可能再陷尴尬。”他进一步预测。

2017年企业项目从哪里找?在孙兴平看来,中国新能源企业是时候“走出去”了。

一个好现象是,"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为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创造了良好条件。据了解,“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很大部分是处在工业化前期或中期。由于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掣肘因素,可持续发展问题逐步显露。而这种发展现状,对于中国清洁能源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乘风破浪的好时机。

记者从论坛上获取的一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光伏拥有294GW市场规模,根据各个国家的规划,到2020年总体将达557GW。同时,为鼓励新能源的发展,很多国家还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如税务减免,电价政策、土地政策,还有包括融资和产融结合度。相较而言,不少国家的政策比国内更加落地有声。

据介绍,从欧洲、美国、日本等传统市场到新兴市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甚至贫困落后的国家,光伏等新能源都具有很好的市场预期。例如,像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克兰、柬埔寨和巴基斯坦等原来并不被看好的市场,现在都具有较大的新能源增长率预期。

“十三五”的开弓箭已发,新能源企业“走出去”已转变成一种时代刚需。

“我国的能源行业,特别是新能源行业走到今天,国际化是必须迈过去的一个重要的坎儿。”刘建兴认为,我国清洁能源行业越来越需要在“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等重大战略指引下,通过广泛深度开展国际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协同发展。

从散兵作战到携手并进

“把大象装进冰箱里分几步?”这是一句日常玩笑话,而对于光伏大佬来说却异常认真。

“出海”需要几步走?在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理事长、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共山的脑海里,这个问题已经浮现过无数次。

2016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年会暨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协作发展论坛上,朱共山代表联盟向中国新能源成员单位发出倡导,号召中国新能源企业抱团出海,挺进海外市场,以“中国力量组合”发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建设。

回首光伏十余年,不少能源大佬已经走上国际舞台。但是,单枪匹马对外作战吃苦头不占少数。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欧美光伏双反。

近日,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消息,欧委会发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日落复审和期中复审调查结果的披露文件,拟继续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双反”措施。这一情况,遭到了中国各方反对。但是,有业内人士认为,纵使像协鑫集团、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等光伏企业等在海外建厂拥有一定的经验和应付能力,一味求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在。

怎么办?

“只有抱团、协同,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生态链,‘四链’里面形成融合和发展,我们的新能源企业在合作共赢中才能够得到更大的贡献。”在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协作发展论坛上,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世国的讲话格外铿锵有力。

2016年3月,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正式成立。旨在搭建清洁能源国际合作框架,提供清洁能源标准、研究、投融资一系列公共产品和服务。截止目前,已有30多家国内外企业加入该联盟。可见,中国新能源企业已经迈出了“走出去”的关键一步。

刘建兴表示,我们能源企业走出去的道路并不平坦,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组织化比较低,“散兵游勇”是常态,抱团出去的不多,行业协会所发挥的作用有限,归根到底是缺少协作发展的机制和平台。

2011年,处于光伏双反漩涡里的尚德、天合、英利和阿特斯等14家企业集体开启行业“自救”,这可以说是中国清洁能源企业开始从“散兵作战”向集体抱团“走出去”阶段转变。

当然,在企业不断努力的同时,国家层面也不曾停歇。

据透露,国家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等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和酝酿中。这是由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牵头筹备,并与来自世界各地、全国各地的企业、金融结构、商务协会共同发起。这个联盟将是国家发改委和企业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平台,充分发挥国家发改委与省市协会、金融机构联系的机制,及时将政府政策、项目信息直接传达到企业,同时将企业的诉求直接向有关政府部门反映,协助联盟企业与产能合作建立正确的效率沟通渠道,维护企业的权益,加强企业之间的互利协作,抱团出海,全面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道阻且长

筚路蓝缕,道阻且长。

现实是,无论是国内能源产业转型升级还是拥抱国际化进程,不管是机遇还是挑战,对中国清洁能源企业而言,更长的路在后面。

在攻坚全球化的过程中,协鑫交出的答卷是分步走战略。孙兴平表示,国际化是一个更加需要风险意识、市场意识的转型升级,需要对不同国家的海外市场按照政治局势、契约精神、汇率变动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和分级。企业必须依靠技术创新促使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使我们能够不断强化国际竞争优势。2016年至2020年是光伏平价上网的过渡期。2020年后,应该是一个完全的市场竞争发力阶段,光伏电力这一绿色能源将由此实现由补贴培育向价值引领的跨越,市场规模将出现爆发式增长。以协鑫新能源为例,截至2016年底,公司电站装机量预计将达到400万千瓦以上,规模居全球前二位。至2020年,协鑫新能源海外光伏电站装机量在公司总装量占比将大幅提升至约30%。

类似的看法也来自中国电建工程公司。

“一句话概括,中国电建懂水熟电,擅规划设计,长施工建造,能投资运营。有品牌,有技术支撑,这是核心竞争力。”在中国电建能源部技术经理周志超看来,“高端切入、规划先行、技术先行和风险可控”这16个字是企业需考虑的问题。

虽然企业海外扩展的路径有所不同,但面临的困境却大体相同。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光伏业务部总裁许映童认为,一方面,在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趋势下,中国海外投资企业包括EPC都将迎来机遇,但是也面临一些决策机制和竞争机制等方面的挑战,例如在推广方式上或许要面临一个由卖产品到卖目标的转变,也就是能否在未来几年给出合作客户相应的低价好质量产品。另一方面,在企业管控好风险的前提下,一个企业能否真正的走出去,获得长远健康发展,还需要看企业能否为当地带来长远利益。

“‘走出去’的挑战不容忽视。”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政策研究室外负责主任王震以“一带一路”路线举例,该沿线有很多历史上辉煌过的国家,像俄罗斯、印度、伊朗和土耳其。这些有“故事”的国家,单单依靠经济手段根本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关于企业面临的风险,他进一步具体分析。第一,国际油价大幅了影响了国际盈利空间,全球能源公司在全球的投资都在积压;第二,资源和政局不稳可能带来政治风险、金融风险和安全风险;第三,管理体制、机制尚不能适应国际化经营与快速发展,管理效率和资产效益都将受到限制;第四,技术创新能力和在特殊领域的技术水平难以支撑海外投资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第五,国际化人才不足不利于海外业务的开展。

对于如何加强清洁能源的海外战略合作与发展,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院长易跃春认为,在外部来讲,要加强国际合作,一个是产能合作,依托国家能源外交、“一带一路”和国际多边合作机制,推进重大国际项目的开发建设。同时通过重大项目的建设,结合当地的需要,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融合;在内部来讲,还是加强沟通、协调和抱团,加强合作,包括规划合作、多能合作、市场合作、产业合作、信息合作以及金融合作,尤其是加强跨界能源品种合作,产业链全过程的合作及金融合作。

“做一个跨国公司是当前新能源企业努力的方向,而做到可信赖的跨国公司更需要企业和国家一起努力。”张世国强调。

有人说,在过去美国引领了石油时代的到来;而今天,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无人能及。对于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清洁能源企业会有好运吗?


标签:///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