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能环保 >

推进煤炭全产业链清洁利用 切实改善大气环境

时间:2015-10-23 11:03:00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推进煤炭全产业链清洁利用 切实改善大气环境

我国资源禀赋富煤少油,从长远发展来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将占据主体地位。然而以燃煤为主的能源消耗,对大气环境又会造成严重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煤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推进煤炭全产业链清洁利用 切实改善大气环境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近期在“辉煌十二五”系列报告会上做报告时指出,“十二五”以来,我国已完成煤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8400万千瓦,约占全国煤电装机1/10,正在进行改造的超过8100万千瓦。随着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煤电行业将取得革命性进步,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体系。

我国是煤炭富集国家,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炭的高利用率,煤炭产业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清洁高效利用。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迫在眉睫

随着我国能源形势日益严峻,对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国家已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电、工业锅炉、煤炭转化是我国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煤炭利用的重点方向,也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主要领域。

煤炭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淘汰落后产能、消化过剩产能,转变发展方式,加强上下游一体化发展,走高效清洁利用之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将加快发展现代洁净煤技术,引领煤炭行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配套政策助煤炭洁净高效利用

2015年全国两会开始关注环保和洁净煤利用,洁净煤开始被大家所熟知,面对新型的产业格局,如何加快洁净煤的发展和有效利用,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化工行业是煤炭使用大户,作为传统行业,并没有环保政策补贴,像煤炭清洁利用技术这类的环保改造投资,完全计入企业成本。当前行业普遍遭遇利润大幅下滑,造成环保僵局。

虽然我国一直致力于发展洁净煤技术,但是由于政策配套性不够、强制力不足,导致在技术超前的情况下,煤炭洁净高效利用的发展还不够快。如何打破行业壁垒,有业内人士建议国家应出台政策措施,加大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示范工程建设和煤炭洁净利用技术攻关、推广的支持力度,促进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

当前,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四方面“革命”的大幕已经开启。围绕推动能源供给和消费革命,国家先后出台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能源行业也从科技驱动、科学开发、全面提质、输运优化、先进发电、转化升级、节能降耗等方面研究制定了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利用战略,在绿色煤电、新型煤炭转化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型燃煤电厂进行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的基础上,拓宽了煤炭消费空间。

对此,相关专家建议:推进煤炭清洁利用,一是要将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支撑计划,加大对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示范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在项目核准、金融、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鼓励电厂开展清洁燃煤发电技术改造;二是安排专项财政资金,支持褐煤提质加工技术、高硫煤和中硫煤改性技术等煤炭洁净利用技术攻关和推广。

面对压力煤炭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2014年煤炭消费比重仍高达64.2%,煤炭的利用方式粗放,能源效率低下,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另一方面,我国能源资源条件决定了“去煤”的不现实性。“十三五”期间,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将占据主体地位,202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仍在60%以上。要保证13亿人口大国的能源安全,煤炭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仍然是我国最基础、最可靠、最安全、最廉价的能源。

既然“去煤”不现实,那么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就应当受到更高重视。国家能源局官员甚至提出,要“把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发展清洁能源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煤炭行业必须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由资金和资源推动向以技术创新驱动为主的方式转变,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指出:“作为中国的基础能源,煤炭肯定要革命,但不是‘革煤炭的命’。提‘后煤时代’尚早,‘去煤化’不可取。煤炭领域革命的核心在于整体推进煤炭全行业、全产业链的清洁利用。”

标签:///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