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能环保 >

环保部长陈吉宁记者会三大亮点关键词

时间:2015-06-16 17:38:00  来源:澎湃新闻

环保部长陈吉宁记者会三大亮点关键词

3月7日下午,备受关注的新任环保部长陈吉宁与中外记者见面,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内,陈吉宁共回答了媒体12个问题,内容涵盖雾霾、水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西部生态保护、新环保法等诸多环境焦点。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答中外记者的提问CFP图

记者会上,这位刚接手部长工作仅一周的环保部“新人”给外界的印象是,专业、博识、坦诚,学者范十足。

不过,这并非记者会的全部,在多位环保人士、业内专家看来,陈吉宁对环境问题了然于胸,数据信手拈来,是一位懂行的部长,而记者会最大的亮点有三大关键词。

“信息公开”

记者会上,陈吉宁反复提及信息公开,几乎涉及到每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不管是治霾、减排、落实新环保法、环评问题、解决邻避效应,每一个难题的解决方案中都有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部分。

在回答记者有关治理雾霾的举措时,陈吉宁将“信息公开”作为今年的四大主抓工作之一。他表示要让所有的污染源排放暴露在阳光下,要让我们每一个人成为污染排放监督者,动员全社会力量一起来形成共治雾霾的局面。

有记者提到如何让新环保法真正“硬”起来,成为一把真正的利剑,陈吉宁将“信息公开”作为六大手段之一。陈吉宁称要及时公开执法信息,公开企业排污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举报权。

陈吉宁还透露了一大“干货”,在“六五”环境日,环保部将推出微信举报平台。在环境执法的过程中,使污染无处躲藏。

“这在国际上都是史无前例的,因为西方在治理污染的高潮期还没有这么强大的信息化手段,这也是我们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必须抓住。”公众环境影响中心主任马军告诉澎湃新闻。

提及环评腐败治理,陈吉宁开出的药方仍然是“信息公开”,他表示要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要把环评项目从环评开始到审批到验收,全部向社会公开。要把这个权力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做到“阳光环评”。

在当前中国,修建PX和垃圾焚烧场项目仍是一件“敏感”的事,陈吉宁曾在清华毕业生典礼上,专门称赞清华学生维护PX词条,认为那是一个坚持科学真理的精神。记者会上,有记者就修建类似项目时如何消除公众疑虑提问。

对此,陈吉宁表示,环保部门在审批过程中,要做到信息公开透明,依法严格审批,特别是在建成之后要加强监管。他特别提到希望各级政府提高自身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特别是在这类项目的前期,在规划选址、公众参与、信息公开等方面加大力度,认真听取公众的意见,保障公众的权益,妥善处理好这类项目的“上马”问题。同时希望企业不要躲在政府的后面,要积极沟通,让利于民,与社区共建,积极做好相关工作。

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参事室当代绿色经济研究中心顾问孙佑海向澎湃新闻表示,正如陈吉宁所说,PX是非常重要的工业技术产业,垃圾焚烧等设施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这些项目的建设应当支持,但是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依法进行。

孙佑海说,只要能做到切实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老百姓还是通情达理的。

“在中国,环保相关的法律得不到好的执行,既有环保部门人力、财力、能力的限制,更主要的还是突破不了地方的阻碍。”马军向澎湃新闻介绍,这种阻力在国际上通过司法突破,环境诉讼是主要通道。但在中国这个通道迟迟难以有效建立,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参与监督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替代方式。参与监督必须要有信息的充分公开。

“钢牙利齿”

“一部好的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要有钢牙利齿,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陈吉宁在记者会上称,环保部把今年定为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年”。

“我们之前看到环境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中有太多的纸老虎。”民间组织自然之友总干事张伯驹告诉澎湃新闻,很多法律条款都很不错,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或者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

“所以很多的法律真的就是摆在那里用不上,非常遗憾的。”张伯驹说。

新环保法于1月1日正式生效,虽然该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但外界也担心新法执行在与地方政府的博弈中落于下风,新法无法得到实施。

陈吉宁对此回应称,环保法规定地方政府要对本地区的环境质量负责,他还提到最近环保部对两个城市政府负责人进行公开约谈,同时要在一些地市试点将环境保护纳入到干部的政绩考核中去,试点干部的离任环保审计或者在经济审计中纳入环保内容。

环保执法的“钢牙利齿”还表现在环保大检查上,陈吉宁称要对30%以上的市级政府开展督查,强化地方的责任,解决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不作为”行为。对于违法的特别是未批先建的企业进行全面的排查.

陈吉宁提出“四个不放过”,即“不查不放过、不查清不放过、不处理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要把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的状况彻底改变过来,把守法变成新常态,敢于碰硬,形成高压态势。

在回答记者关于腾格里沙漠再爆污染事件时,陈吉宁透露,环保部已展开调查,通过环境卫星遥感技术,发现了24处疑似水体。经过排查出现了新的问题,正在进行最终核实。陈吉宁说,对新产生的问题,一旦核实确认后,将严肃处理,决不允许“下不为例”,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出现这个问题。

1月6日,最高法发布了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司法解释,这成为新环保法出台后第一个实施细则。

张伯驹表示,这一司法解释让公益诉讼有了更清晰的凭据和实施依据。他期待今后能通过更多的实施细则,让新环保法中的一些条款更加落地,真正能把法律用起来。

“形成合力”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城市治霾措施限制了民众日常生活,如限车、限制街面烧烤等,这也被外界质疑称治霾为什么不去治理一些特殊的利益部门,反而针对弱势群体。

陈吉宁回应称,治理雾霾,改善空气情况,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形成合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完成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每个人都是雾霾的受害者,每个人也是雾霾的制造者。

“我们这个行当里有一个说法,就是每一个人看他排放量很小,微不足道,但是如果大家都这么样做的话,就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比如垃圾,一个人扔垃圾影响不大,但是如果每个人扔垃圾,我们的城市会成什么样呢?”陈吉宁说。

在记者会上,陈吉宁呼吁,公众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转变环境不友好的生活方式,比如少开车,少放烟花。他提出不做旁观者,才能加快实现蓝天的梦想。

“有些人用水非常浪费,认为与雾霾关系不大,其实错了,因为生产处理这些水都要用很多电,火力发电发多了对雾霾贡献也很大。”孙佑海说,每个人都要对环保负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张伯驹则建议在城市推广低碳家庭,倡导绿色消费。他认为,污染与每一个人的消费,尤其是城市人群的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有着紧密的联系。应遏止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向高能耗的方向转型,如果整个社会都是资源奢侈型消费,很难持续改善环境。

标签:///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