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能环保 >

东莞两年来投17.89亿推节能减排

时间:2015-06-16 17:37:00  来源:南方日报

东莞两年来投17.89亿推节能减排

投诉总量同比下降了5.08%,大气、噪声及水污染投诉分别下降6.93%、4.4%和8.22%……6月4日,记者从东莞市环保局获悉,得益于在国家生态市建设各个领域的持续发力,今年以来,全市各类环保问题投诉同比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在备受关注的节能减排方面,自2013年以来,东莞已累计投入17.89亿元。

污染投诉总量同比下降5.08%

作为衡量老百姓对周边环境状况满意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保护意识及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东莞各类污染投诉数量一直在高位徘徊。从东莞近年信访投诉情况来看,2012年14451宗、2013年16388宗、2014年16517宗,环保信访投诉的数量每年均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长。

这样的情况在今年以来得到明显改善。经环保部门统计,截至4月底,2015年,市环保局共受理各类环保问题投诉4683宗,其中涉大气污染投诉2951宗、占63%,噪声污染投诉1258宗、占26.9%,水污染投诉424宗、占9.1%。

与去年同期相比,污染投诉总量减少了251宗、同比下降了5.08%,这也是近几年来东莞在这一领域首度出现同比下行趋势。细分来看,大气、噪声及水污染投诉分别同比下降6.93%、4.4%和8.22%。

环境信访总量的减少,与2015年起正式实施的新环保法不无关系。据市环保局透露,为配合新环保法的贯彻实施,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要求,今年以来,该局在全市部署开展了环境保护大检查活动,实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以及对环境违法企业实施查封、扣押等措施,对环境违法企业起到较好的震慑作用,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促进了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

投诉办结率保持在96%以上

“老百姓愿意减少信访投诉,除了强化环境执法与监管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从治本出发,通过国家生态市创建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水平,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真正实现环保为民。”

谈及今年以来环境信访总量的减少,市环保局一名相关负责人透露,近几年,市环保局每年受理群众各类环保问题投诉约1.6万宗,处理率100%,办结率均保持在96%以上,有效保障了群众反映问题的解决。

该负责人表示,以大气污染投诉为例,近些年来,大气污染长期稳居全市环境投诉首位,今年以来呈现同比下降6.93%实属不易。

“为最大限度改善大气空气质量,国家生态市创建过程中,东莞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作了多方面整合部署。”上述负责人透露,目前全市12家配备65蒸吨以上锅炉企业已全部完成脱硫设施中控系统建设并通过验收;广东理文造纸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65蒸吨以上工业锅炉降氮脱硝工程建设完成并稳定运行,直接减少了大量污染物的排放。

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方面,仅2014年,全市便共投放LNG公交车1430辆,全市LNG公交车达2997辆,占公交总运力的51%;更新投放清洁能源出租车3117辆,全市清洁能源出租车达100%。

过半镇街完成中小河涌生态修复

水污染防治领域的进展同样影响着每个市民的生产生活。在国家生态市规划投入的388亿元建设资金中,有近半便是用在水污染防治上的。

据市环保局介绍,经过不断的努力,目前全市已实现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城乡覆盖,全市共建成二级污水处理厂37座,在全国率先做到了每个镇街至少布局一家污水处理厂,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58.5万吨/日。

2014年以来,全市进一步加强了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石碣沙腰污水处理厂扩建及配套管网工程已完成总投资约80.67%;中小河涌生态修复工程中,全市24个镇街已完成整治任务,9个镇街正在施工阶段,9个镇街仍在前期工作中,其中石马河片区已完成5条内河涌综合整治,整治长度9.8公里。

除了加强各领域的污染防治,要彻底改善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底子,同样离不开向绿色发展转型。在这方面,东莞推进节能减排已取得一定实效。

据环保部门透露,结合推进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自2013年以来东莞已投入17.89亿元,启动“绿色水乡”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区、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节能改造工程四大典型示范项目,节能减排成效明显。2014年,东莞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被省政府评定为优秀等次。

在水乡特色经济发展区,各镇街正在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目前水乡地区已有45家“两高一低”造纸企业申报退出或关闭。华阳湖、蔡白湿地等生态环境整治,推进了区域的生态修复,让水乡地区正在逐渐重现鱼米之乡的昔日美丽风光。

标签:///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