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产经营 >

央行突然降准 原因有三

时间:2016-03-01 03:33:38  来源:

央行突然降准 原因有三

央行决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坦率而言,这是一次迟来的降准。这是自去年10月23日央行降准之后,时隔四个月之后的第一次降准。这期间的间隔,货币政策在常规政策工具上几乎按兵不动。基于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和刻意回避宏观政策与“刺激”二字绝缘,降准降息等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一直到了今天才正式出笼。

央行在这个时候选择降准,原因有三点:

一是加大政策力度遏制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刚刚在上海闭幕的G20央行行长和财长会议通过的公报,谈及2016年全球经济面临的形势,毫无隐讳地指出:“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和脆弱性加大。此外,对全球经济前景进一步向下修正风险的担忧日益增加。”受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1月份的主要宏观经济数据仍然不容乐观,中国经济仍然面临极大的下行压力。

二是受资本流出的影响,流动性仍然偏紧。很多人对1月份信贷新增2.51万亿元给予了很多解读,这个数字远超2015年1月的1.47万亿元和“四万亿”后首年的1.62万亿元,为单月历史最高位。考虑到春节因素,1月份的数据尽管创了历史纪录,但基于此判断货币政策已经放水并不准确。这次选择降准,其实是在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对冲外汇占款的减少。人民币贬值加速了资本流出的速度。尽管之前央行通过MLF、SLF等工具进行对冲,但这依然无法替代降准的作用。

另外就是,对抗通缩的压力。2015年CPI下降到1.4%的低位,1月份的PPI仍然为负的5.3%,已经连续47个月为负数。中国经济事实上已经陷入了典型的通缩状态。对于长期以来和通胀做斗争的中国货币政策而言,似乎对通缩的反应有点过于缓慢。再加上民意对货币政策宽松的天然的警惕,导致我们的货币政策总是瞻前顾后,希望能够让所有人满意,这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在某种程度而言,通缩会引发企业债务实际负担的上升,导致信心的低迷。相对于产能过剩、杠杆等问题,通缩的问题对经济整体的影响更大。

在中国经济下行和通缩压力并存的情况下,切记对货币政策不要贴标签。货币政策一定要灵活而为,该稳健就稳健,该宽松一定要宽松。面对通缩这个魔鬼,降低存款准备金不等于放水;在整个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保持适度的刺激也是维持信心之所在。过度的刺激会导致极大的负面效应,但如果一味地强调不刺激,也不是科学的货币政策的真正要义。

也要承认,降准降息很可能让中国一线城市火热的房地产更加火热,但相对于通缩的“冰冷”,这种负面效应是必须接受的。可以通过其他政策的引导避免负面效应的扩大。降准的目的是为了对抗经济下行和通缩,绝不是为了给一线城市的房地产火上浇油。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