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动态 >

全球废钢产业格局下中国废钢行业运行现状的分析

时间:2015-06-12 14:48:00  来源:MRI

全球废钢产业格局下中国废钢行业运行现状的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粗钢产量占全球总量的近一半,成为近十多年来全球粗钢产量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不过中国粗钢产量的增长主要依靠消耗铁矿石的高炉-转炉炼钢工艺的发展,消耗废钢资源的电炉炼钢仅占10%左右的比例,这造成了中国进口铁矿石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同时钢铁行业的高能耗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

纵观全球钢铁行业,平均电炉钢产量占到粗钢产量的30%左右,发达国家中美国的电炉钢占比达到60%,而土耳其、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基本上都是电炉炼钢。理论上,电炉炼钢具备节能环保的优势,应该是钢铁工业发展的趋势,那为何中国电炉炼钢发展如此缓慢?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本文就全球废钢产业的发展概况,以及中国废钢的应用及废钢回收体系建设情况,分析中国废钢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运行趋势。

一、 全球废钢消费情况分析

(一)全球废钢消费情况

全球废钢消费量呈增长的趋势。2014年,全球废钢消费量在5.85亿吨,同比2013年增长0.9%,这是自2010年以来连续五年超过5亿吨。根据国际回收局的统计,自2006年全球废钢消费量突破5亿吨以来,除去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下降明显的2009年(为4.4亿吨),全球废钢消费量均在5亿吨以上,近十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2005-2014年)为2.7%。而与此同时,全球粗钢产量由2005年的11.5亿吨增长至2014年的16.6亿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2%。可见废钢消费量的增长明显低于粗钢产量的增长。

同时我们注意到,尽管全球废钢消费量总体表现出上升的势头,但废钢比却呈下降的态势。2005年高位时达到40.4%,2013年降到35.2%(备注: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废钢比骤降,仅为35.5%),2014年与2013年相当。这是因为近十多年来,全球粗钢产量的增量主要由来自转炉炼钢的发展,原料消耗以铁矿石为主,废钢消费量的增长远低于粗钢产量增长的结果。

图表 1 近十年来全球废钢消费量及废钢比变化情况

(二) 分国别的废钢消费情况

分国别看,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土耳其是排名前五的废钢消费国,合计废钢消费量全球占比在42%左右。欧盟的合计消费也较大,2014年消费废钢达9100万吨,其中主要消费国为意大利(1969.0万吨)、德国(1906.7万吨)和西班牙(1138.5万吨),三者共计占欧盟(28国)总消费量的一半以上(约为55%)。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废钢消费国。2013年消费废钢8570万吨,约占全球废钢消费量的15%;2014年消费废钢8830万吨,同比增长3%,全球占比亦为15%。

图表 2 近年来全球废钢分地区/国别消费情况

近十年来(2005-2014年),全球废钢比维持在35-40%的水平,平均在37%左右。废钢比最高的为土耳其,达到85-90%的水平,平均在87%左右。发达国家中,美国的废钢比最高,在75%上下,波动较大。欧盟也较高,大体在55-60%的水平,此外韩国平均也能达到5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由于以转炉炼钢为主,且日本钢厂参股或者控股着全球部分主流矿山,能够获得较低价格的优质铁矿石资源,因此废钢的消费并不是很多,废钢比在35%左右的水平。

中国虽然废钢消费量居全球首位,但废钢比却是最低的。这是因为中国主要以长流程的转炉炼钢为主,加之废钢价格相对较高、电力成本高昂、废钢回收加工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废钢行业税收问题导致的不公平竞争等因素,制约着废钢资源的回炉炼钢,因此中国废钢比较低,且近年来还呈现下降的趋势。2001年时废钢比还在23%,到2014年这一比例已降至11%,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图表 3 近十年来全球废钢消费量及废钢比变化情况

二、 全球废钢的贸易情况

近年来,全球废钢的贸易量达到1亿吨上下,其中近30%是由欧盟内部的贸易所贡献。而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为主要废钢出口国,进口国则主要为土耳其、韩国、中国、中国台湾、印度等钢铁工业发展较快而废钢资源暂不能满足需要的国家。

图表 4 近十年来全球废钢贸易情况

土耳其是全球最大的废钢进口国,但近两年进口废钢量持续出现下滑,2013年同比下跌12%至19.7万吨;2014年降幅收窄,同比下跌3.3%至1907万吨。韩国次之,同样,近两年的废钢进口量下滑也相当明显,2013年同比下滑8.6%至926万吨,2014年同比降幅达到13.5%至800万吨。2012年,印度超越中国,成为第三大废钢进口国,然而其2013年进口废钢下降明显,同比跌幅达到31.1%至564万吨,2014年则小幅回升1.1%至570万吨。2013年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进口废钢同比均下跌10%左右,分别降至447万吨和445万吨,不过2014年中国进口量巨降42.6%至256万吨,降至全球主要废钢进口国的第七位,台湾虽然仍有下滑,但降幅较小,以427万吨的进口量排名全球第四大主要废钢进口地区。

图表 5 2008-2014年主要废钢进口国家/地区的进口情况

出口方面,尽管近几年来美国废钢出口量持续下滑,但美国依旧是全球最大的废钢出口国, 2013年美国出口废钢1850万吨,较2012年的下滑13.6%,2014年降幅进一步扩大,同比降17.1%至1534万吨,土耳其是其最大的采购商,2013年从美国进口523万吨,2014年为362万吨。土耳其废钢进口的持续下滑,也是美国废钢出口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其次为中国台湾,2014年从美国进口268万吨,同比降11.3%;再次为韩国,2014年从美国进口171万吨,同比降32.8%。

图表 6 2008-2014年主要废钢进口国家/地区的出口情况

三、 中国废钢的应用现状

近十多年来,中国粗钢产量可谓迅猛增长(由2000年的1.3亿吨攀升至2014年的8.2亿吨),这主要得益于转炉钢的大量增长,而电炉钢产能和产量增速均较为平稳。截止2014年底中国电炉钢产能估计在1亿吨左右,电炉钢产量约7380万吨,产能利用率在74%左右。

图表 7 中国电炉钢产量增长及变化情况

电炉炼钢的发展远慢于转炉炼钢也导致了废钢需求量增长缓慢。纵观近二十年来中国废钢消费情况,2012年之前,废钢的消费量随着粗钢产量的增长是逐年增加的,但是到了2012,由于整个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剧烈,且铁矿石价格的下跌大于废钢,从而抑制了钢厂使用废钢的积极性,废钢消费量不升反降(由2011年的9100万吨降至2012年的8400万吨),结束2000年以来逐年增长的趋势,不过2013年和2014年废钢消费量出现回升,同比均小幅增长。

此外,废钢消费量的增长远低于铁矿石,因此导致了废钢综合单耗也呈现逐年递减的态势,2001年时废钢吨钢单耗还在226千克/吨钢,到2014年已降至107千克/吨钢。

图表 8 近年来中国废钢消费量及废钢单耗变化情况

从废钢消费组成结构来看,近年来钢厂自产废钢量逐年递增,2006年为2750万吨,2014年达到了410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1%,明显高于社会废钢采购量2.2%的增长率。分析原因,主要如下:

(1)废钢增值税的影响

自2008年财政部、国税总局下发“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8]157号)文,取消“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其收购的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和“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的废旧物资,可按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开具的由税务机关监制的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按10%计算抵扣进项税额”的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再生资源缴纳的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政策,即:2009年全额征收,按期返还70%;2010年全额征收,按期返还50%;2011年则全额征收。政策初衷是为了促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税收公平和税制规范。但政策实施之后,反而造成正规利用废钢企业成本增加,而不需要发票的企业更有竞争优势,且稍高的价格截流了优质废钢的局面,从而导致企业外采废钢积极性不高,这从钢企社会废钢采购量增长较少也可看出。

(2) 钢企降本增效的选择

自2011年以来,钢铁行业由于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在经济增速下滑,钢材需求增速减缓甚至需求下降的情况,钢材价格持续疲软波动下跌,市场竞争激烈,行业盈利微薄,企业经营困难,降本增效成为必然之举,钢厂通过内部挖潜等措施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充分利用场内资源,这也是自产废钢用量增加的原因。同时也看出,由于价格较高的原因,进口废钢未能对我国废钢资源形成有效补充。

图表 9 2006-2014年中国重点钢企废钢资源平衡表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中国电炉的“转炉化”运作。近几年,由于钢企无法摆脱低价格低效益的困扰,尽管废钢铁价格一再下降,仍未能唤起钢厂多用废钢铁的积极性。另外进口铁矿石价格也在大幅下滑,促使钢企继续把少用废钢作为降低成本的一项重要措施。短流程的电炉企业采用热铁水代替废钢炼钢,发展势头不减。

图表 10 2006-2014年中国重点钢企电炉热铁水消耗情况

四、 中国废钢加工利用行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废钢应用市场形势不容乐观。主要是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电炉钢比例偏低。全球平均电炉钢比为30%,而我国电炉钢比为10%左右。在我国钢材品种结构中,普钢比例较高,消化高价位废钢成本的能力相对较弱。

(二)综合废钢比偏低。近两年全球平均废钢比在35%,而我国仅在11%左右,这与废钢产业“十二五”规划的提出的到2015年底废钢比达到20%的目标仍相差太远。

(三)环保效益没有得到体现。短流程炼钢与长流程炼钢相比,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但由于环保违规成本过低,处罚力度不够,难以改变部分企业以牺牲环保为代价换取利益的行为,使短流程炼钢的节能环保效益难以得到体现,热送铁水工艺在短期内难以被淘汰。

(四)废钢回收利用产业资金困难。废钢回收利用产业是一个低风险、低利润、低回报的行业,融资、信贷比较困难,资金缺乏,难以支撑自身规模的进一步扩张。与此同时,较重的税费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再生资源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五、 中国废钢产业的发展趋势

相对其他原材料,比如铁矿石、煤焦,废钢属于较为特殊的品种,可以说废钢其实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生产性产品,其主要通过回收废旧或者破损的钢铁及其制品,再进行相应的加工而获得。因此在这意义上说废钢产业的发展依仗于废钢回收加工体系的发展也不为过。

(一) 废钢回收体系发展的现状

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废钢回收加工业,发展可谓困难重重,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缓慢进步的态势,直至步入21世纪,钢铁工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中国的废钢产业才进入“现代化”长足发展阶段,但仍面临不少问题。就社会废钢回收体系科研,现状可以形象地概括为“三多、三差、三乱、三缺、三密”。“三多”是指经营企业多、从业人员多、物流环节多;“三差”是指行业集中度差、装备程度差、商业信誉差;“三乱”是指流通秩序乱、产业标准乱、税收政策乱;“三缺”是指经营管理人才缺、技术研发人才缺、专业设备操作人才缺;“三密”是指资源密集、资金密集、劳动力密集。

(二) 废钢回收体系发展的方向

鉴于上述情况,废钢产业应作为钢铁工业的前部工序,像矿山和炼铁一样,必须加速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为此,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进行积极的推进和协助,近几年了加大废钢回收加工配送体系建设的工作力度。而工信部于2012年正式发布《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和《管理办法》,从企业资质、规划布局、产能、场地、工艺装备、产品质量、能耗、环保、安全、人员培训等方面对全国从事废钢加工配送的企业提出了要求,进行了规范,废钢回收加工配送体系建设更是获得了明确的政策支持。

截止目前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已经公告,已有130家企业成为准入企业,其中60多家企业被废钢协会授予“废钢铁加工配送中心和示范基地”称号。这些企业加工能力已达到5000万吨以上,提前实现废钢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目标(备注:目标为2015年年底,全国范围的年加工配送能力15万吨以上的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应达到100家以上,年加工配送废钢总量提高到5000万吨,占全国废钢消耗总量的50%以上)。

六、 总结

废钢是一种无限循环使用的绿色载能资源,是目前唯一可以逐步代替铁矿石的优质炼钢原料。

众所周知,生铁是高能耗、高污染产品,铁钢比高必然导致钢铁工业能耗上升,铁钢比每提高0.1个百分点,可造成吨钢综合能耗上升约20千克标煤,降低铁钢比是钢铁工业降低能耗的重要手段。而废钢是一种载能的绿色炼钢资源,与用铁矿石生产1吨钢相比,用废钢生产1吨钢可节约铁矿石1.3吨,能耗减少350千克标煤,减排二氧化碳1.4吨;二氧化硫和烟粉尘排放也主要是在长流程生产中产生的。以用1吨废钢节省1吨铁矿石为例,相当于省去了尾矿、煤泥、粉尘、铁渣等固体排放物97%,减少了CO,CO2,SO2等废气排放量26%,减少了废水排放量76%。

由于我国钢铁工业主要以长流程的转炉炼钢工艺为主,电炉炼钢发展较为缓慢,加之废钢价格相对较高、电力成本高昂、废钢回收加工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废钢行业税收问题导致的不公平竞争等因素,制约着废钢资源的回炉炼钢,因此中国废钢比较低,电炉钢产量仅占粗钢产量的10%左右。从市场角度来看,在现有条件下对于同一钢种转炉流程冶炼成本相对较低,目前大力发展电炉钢的时代还没有到来。要想充分利用废钢资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铁矿石进行替代,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不过,废钢产业的拓展已经引起了各方的重视。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粗钢产量的弧顶区,产量的增长已经陷入停滞,这对整个钢铁工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产品转型升级,从能耗到效益都是一个必须提升的阶段,这是市场运行的迫切要求,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需要10-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根据相关的测算,在这期间,中国废钢资源量将快速增加,有利于废钢加工配送体系的发展,也将有助于实现钢企“精炼入炉”、“节能环保”的目标,中国钢铁工业提高综合废钢比大有可为。

但是考虑到各种客观条件和制约,尚处发展阶段的废钢产业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提升发展的品质和效益。针对目前废钢产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急需国家有关部门对废钢产业的现状应予重视,采取措施缓解企业的困境,扶助和支持废钢铁产业的发展,具体建议比如对废钢物资增值税政策的改革和调整,对规范的利废企业多用废钢予差别电价、减免环保费用、节能基金补贴等项政策,帮助废钢回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鼓励钢企多用废钢资源等。

标签:///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