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能环保 >

电力体制改革稳步提速

时间:2017-01-13 11:23:00  来源:大河报

电力体制改革稳步提速

隔离不合理成本建立独立输配电价体系

在引入竞争机制开放买卖两端之后,中国电力改革终于将目标集中在“最难啃”的中间端。

近日,发改委正式印发《省级电网输配电电价定价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来约束电力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输配电环节监管。

“一般而言,电价分为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一位电力人士说道。上网电价是指发电企业卖给电网企业的价格,销售电价是指电网企业卖给用电企业和个人的价格,而输配电价则是电网公司作为中间渠道商收取的服务费。“电网盈利主要依靠吃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之间的购销差价。”

在新一轮电改以前,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实施国家定价,但对中间环节的输配电价并不进行单独核定。“这种情况下,电网在输配电环节的成本是多少,盈利能力什么样,外界无从知晓,使电力体制改革缺乏关键要素。”

2015年,国务院下发《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这是我国首次建立对电网企业的成本约束机制。而此次公布的《省级电网输配电电价定价办法(试行)》,则标志着输配电价体系和计算方法率先在省级电网中明确,使包括河南在内的试点省级电网的输配电价透明化,电网输配电价监管框架体系初步形成。

新乡市一家发电企业人士认为,目前我国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但如果在输配电环节无法监管到位,就无法防范具有极强垄断属性的电网公司利用垄断地位,来损害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的合法权益。“这对电力的供需和两端的改革,都会带来很大影响。”他这样说道。

为了管住电力交易的这一“中间环节”,此次《办法》明确规定,将以提供输配电服务相关的资产、成本为基础,确定电网企业输配电业务准许收入,并分电压等级、分用户类别核定输配电价,建立科学透明的独立输配电价体系。同时《办法》还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则,规定了包括折旧费等指标的具体标准,以及不得计入输配电价定价范围的成本费用和资产等相关内容。

上述电力人士表示,明确的监管制度体系,既可以有效控制电网的过度投资,更关键的是,也严控其额外成本的支出,“比如电力系统医院、学校的建设运营成本,就不能再计算到电网企业成本中,更无法转嫁到用户身上”。


降低电价积极推动电力市场化交易

输配电价的市场化改革最直观的体现,显然在于电价的下降。

上述电力人士表示,省级网络输配电成本的核定,让不同地区在输配电环节的成本信息通过数据展示出来,使电网运营变得透明,省与省之间的对比效应,会让部分地方的输配电成本下降。

他举例,如一地区输配电价格明显高于周边地区或平均水平,相关部门就可能要求当地电网通过优化环节等方式降低输配电成本。“此外由于额外成本无法再转嫁到两端,为了争取更多盈利,电网企业也会主动进行降本工作,从而带动电价下降。”

从2015年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两年提出降低电力价格和用能成本问题。绰创能源相关负责人张先生表示,此次的《办法》,主要遵循的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降成本”要求,这也是目前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从输配电的角度看,国家明确了既要有规范、透明的输配电价关键机制,又要努力推动降低工商企业用电成本,这必然会带来用电成本下降预期。”

除了成本可能出现的变化外,电力市场交易的不断成熟,也是此次调整后的另一大表现。

上述电力人士称,目前售电公司已可以代理中小用户来参与电力市场,但因为输配电费用的不明确,阻碍了其与发电企业的交易。输配电价监管体系形成后,售电公司要给电网交多少费用、什么样的费用都将一目了然,使其可以与发电企业直接谈判,“让中小用户也获得受益可能”。

相关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我国通过电价改革、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等综合方式,累计降低用电成本1800亿元。其中仅2016年,降低用电费用估算接近450亿元。根据发改委的部署,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是电力体制改革和价格机制改革的重要要求。“无论放开市场、引进社会资本还是加强中间监管,最终目的都是形成市场化的电力交易和使用体制。”张先生表示。

目前我省电网输配电价成本监审正在进入最后阶段,而前一批纳入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省份,已完成了输配电价测算。从成本监审情况来看,电网历史成本平均核减比例为16.3%。其实现在除了厘定输配电环节外,建立有效的输配电监管队伍,也是重点。只有监管到位,才能做好‘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战略布局。


标签:///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