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钢管资讯 >

“十四五”将开展臭氧与PM2.5协同控制

时间:2020-12-09 10:59:11  来源:

“十四五”将开展臭氧与PM2.5协同控制

“‘十四五’将开展PM2.5和O₃(臭氧)协同控制,大气环境管理总体思路要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以全面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核心。”11月27日,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雷宇在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指导,中国冶金报社和三宝集团联合主办,福建省冶金工业协会和中晶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20(第三届)全国钢铁行业绿色发展大会上表示。在大会上,雷宇介绍了“十四五”大气管理的总体思路、治理内容;以及通过产业布局调整提高环保水平推进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多赢的政策和措施。值得注意的是:O₃将被纳入“十四五”规划的治理范畴。

新成就:实现经济发展和大气污染水平脱钩“从2013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大气10条’。从那时起,连续实施了5年的‘大气10条’和3年蓝天保卫战。可以看到,我们基本上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大气污染水平的脱钩。在国内生产总值、粗钢的产量、能源消费量持续上升的同时,可比城市的PM2.5浓度下降了43%,二氧化硫的浓度下降了73%,重污染的天数减少了80%。”雷宇介绍。他介绍,在这个过程中,钢铁行业的治污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近年来推动的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让整个工业治污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对空气质量改善起到了巨大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雷宇也表示:“大气环境污染的压力仍然存在。”一是虽然颗粒物超标城市大幅减少,目前,PM2.5浓度超标城市占比已经从此前的68.5%下降到47.2%,但仍有近7成的人口生活在超标城市。二是PM2.5浓度超标幅度最大,仍有约50个城市超标幅度超过50%。三是O₃浓度超标城市大幅增加,2019年达到30.6%,并且臭氧浓度这几年呈现增长的态势。

雷宇表示:“从几种主要污染物来看,到现在为止,337个地级城市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排放已经全部达标;10%~30%的城市的二氧化碳和臭氧排放超标;此外,PM10和PM2.5这两种颗粒物仍然是我国大气污染的最主要问题。”

新思路:“十四五”将开展PM2.5和O₃协同控制“

对于‘十四五’,首先是对标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调整,此外,也要考虑一些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雷宇表示。他指出,PM2.5和O₃协同控制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大气污染对于人体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PM2.5和O₃是对健康影响最大的污染物。”雷宇指出。因此,要一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一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持续深入推进PM2.5和O₃排放量削减。

从污染物的浓度看,我国PM2.5浓度是世界卫生组织准则值的3.6倍,O₃是1.5倍;美丽中国建设需要持续降低PM2.5和O₃浓度,这还需要不断深化污染减排。从分布来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苏皖鲁豫交界地区都是污染最严重的区域,而重点区域PM2.5和O₃污染均严峻,“总理基金”( 2017年4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针对京津冀及周边秋冬季大气重污染成因、重点行业和污染物排放管控技术、居民健康防护等难题开展攻关,为全国和其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经验借鉴。该项目为期2.5年,经费10亿元。项目名称确定为“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简称“总理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表明,以PM2.5达标为约束,区域内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出了环境容量50%以上,部分城市甚至超出80%~150%。

据介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以7%左右的国土面积,承载了1/3左右的重化产业产能;产业结构偏重也是该地区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问题的根源。

“因此,重点区域尤其需要加大NOX和VOCs减排力度,以推进PM2.5和O₃达标。”他强调。他认为,在重点区域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是未来5年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为完成这项工作,他提出了以下具体措施:聚焦PM2.5和O₃污染协同控制,着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快补齐大气污染防治短板,完善大气环境管理制度,推进大气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大气污染防治与温室气体减排,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等。

新钢铁:减少碳排放和布局优化

“除了大气污染以外,钢铁行业的碳减排压力也很大。因为我们向世界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而钢铁是碳排放大户之一。”雷宇指出。

总体上,我国CO₂排放水平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虽然近年来增幅明显放缓,但仍然没有出现“达峰”的趋势。与此同时,发达国家CO₂排放量正在逐步下降,加拿大、日本、美国和欧盟均已经实现CO₂排放达峰。

“显然,中国面临较大的碳减排压力。”雷宇说。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看,重化工业特点明显。全球1600种工业产品中,我国有1200种产量居于首位,传统产业规模大、比重高,短期内产业结构难以有根本性调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在千万吨级。

从国内看,不同区域形势不同。部分省份在“十三五”期间碳排放增速放缓,有些已进入明显的平台期;部分省份碳排放还在较快增加。

从钢铁与碳排放的关系看,钢铁企业较多的几个省份、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地区,过去几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都处于缓慢增长的态势中。

“下一步要协同推进空气质量改善和碳达峰,这些地方应当是重中之重。”雷宇认为。他指出,国家对地方提出二氧化碳达峰要求,地方政府就会对辖区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提出要求,这就会在区域层面约束产业和能源的结构变化。“钢铁行业气体污染物排放占比在10%~30%之间,二氧化碳的排放占比在10%~20%之间,不管是从改善空气质量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温室气体排放角度出发,钢铁行业都会是控制排放的一个重点。”雷宇认为。

钢铁行业如何应对这一情况?雷宇给出两条建议:第一是要促进产业的进步和革新,然后把低碳的生产方式引进去,比如废钢使用比例的增加。第二是重点区域的产能在有了碳排放约束之后,要加快产业布局的调整或者进行产能的疏解。

那么国家将如何推动布局优化调整?雷宇给出了以下几种政策工具和影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生态环保方面。与空气质量保护目标衔接的排污许可制度,重点行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绩效分级标准及重污染天气差异化应急减排,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三线一单”(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相关空间管控要求。2.供需关系和经济驱动方面。有废钢产生量和价格的区域差异;碳中和背景下电力和煤炭等能源价格变化的区域差异等。

“未来实现均衡布局的前提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都将大幅减少,带动空气质量改善,并有利于完成二氧化碳减排目标。”雷宇说。

“十四五”将开展臭氧与PM2.5协同控制

“‘十四五’将开展PM2.5和O₃(臭氧)协同控制,大气环境管理总体思路要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以全面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核心。”11月27日,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雷宇在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指导,中国冶金报社和三宝集团联合主办,福建省冶金工业协会和中晶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20(第三届)全国钢铁行业绿色发展大会上表示。在大会上,雷宇介绍了“十四五”大气管理的总体思路、治理内容;以及通过产业布局调整提高环保水平推进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多赢的政策和措施。值得注意的是:O₃将被纳入“十四五”规划的治理范畴。

新成就:实现经济发展和大气污染水平脱钩“从2013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大气10条’。从那时起,连续实施了5年的‘大气10条’和3年蓝天保卫战。可以看到,我们基本上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大气污染水平的脱钩。在国内生产总值、粗钢的产量、能源消费量持续上升的同时,可比城市的PM2.5浓度下降了43%,二氧化硫的浓度下降了73%,重污染的天数减少了80%。”雷宇介绍。他介绍,在这个过程中,钢铁行业的治污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近年来推动的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让整个工业治污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对空气质量改善起到了巨大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雷宇也表示:“大气环境污染的压力仍然存在。”一是虽然颗粒物超标城市大幅减少,目前,PM2.5浓度超标城市占比已经从此前的68.5%下降到47.2%,但仍有近7成的人口生活在超标城市。二是PM2.5浓度超标幅度最大,仍有约50个城市超标幅度超过50%。三是O₃浓度超标城市大幅增加,2019年达到30.6%,并且臭氧浓度这几年呈现增长的态势。

雷宇表示:“从几种主要污染物来看,到现在为止,337个地级城市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排放已经全部达标;10%~30%的城市的二氧化碳和臭氧排放超标;此外,PM10和PM2.5这两种颗粒物仍然是我国大气污染的最主要问题。”

新思路:“十四五”将开展PM2.5和O₃协同控制“

对于‘十四五’,首先是对标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调整,此外,也要考虑一些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雷宇表示。他指出,PM2.5和O₃协同控制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大气污染对于人体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PM2.5和O₃是对健康影响最大的污染物。”雷宇指出。因此,要一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一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持续深入推进PM2.5和O₃排放量削减。

从污染物的浓度看,我国PM2.5浓度是世界卫生组织准则值的3.6倍,O₃是1.5倍;美丽中国建设需要持续降低PM2.5和O₃浓度,这还需要不断深化污染减排。从分布来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苏皖鲁豫交界地区都是污染最严重的区域,而重点区域PM2.5和O₃污染均严峻,“总理基金”( 2017年4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针对京津冀及周边秋冬季大气重污染成因、重点行业和污染物排放管控技术、居民健康防护等难题开展攻关,为全国和其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经验借鉴。该项目为期2.5年,经费10亿元。项目名称确定为“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简称“总理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表明,以PM2.5达标为约束,区域内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出了环境容量50%以上,部分城市甚至超出80%~150%。

据介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以7%左右的国土面积,承载了1/3左右的重化产业产能;产业结构偏重也是该地区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问题的根源。

“因此,重点区域尤其需要加大NOX和VOCs减排力度,以推进PM2.5和O₃达标。”他强调。他认为,在重点区域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是未来5年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为完成这项工作,他提出了以下具体措施:聚焦PM2.5和O₃污染协同控制,着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快补齐大气污染防治短板,完善大气环境管理制度,推进大气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大气污染防治与温室气体减排,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等。

新钢铁:减少碳排放和布局优化

“除了大气污染以外,钢铁行业的碳减排压力也很大。因为我们向世界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而钢铁是碳排放大户之一。”雷宇指出。

总体上,我国CO₂排放水平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虽然近年来增幅明显放缓,但仍然没有出现“达峰”的趋势。与此同时,发达国家CO₂排放量正在逐步下降,加拿大、日本、美国和欧盟均已经实现CO₂排放达峰。

“显然,中国面临较大的碳减排压力。”雷宇说。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看,重化工业特点明显。全球1600种工业产品中,我国有1200种产量居于首位,传统产业规模大、比重高,短期内产业结构难以有根本性调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在千万吨级。

从国内看,不同区域形势不同。部分省份在“十三五”期间碳排放增速放缓,有些已进入明显的平台期;部分省份碳排放还在较快增加。

从钢铁与碳排放的关系看,钢铁企业较多的几个省份、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地区,过去几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都处于缓慢增长的态势中。

“下一步要协同推进空气质量改善和碳达峰,这些地方应当是重中之重。”雷宇认为。他指出,国家对地方提出二氧化碳达峰要求,地方政府就会对辖区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提出要求,这就会在区域层面约束产业和能源的结构变化。“钢铁行业气体污染物排放占比在10%~30%之间,二氧化碳的排放占比在10%~20%之间,不管是从改善空气质量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温室气体排放角度出发,钢铁行业都会是控制排放的一个重点。”雷宇认为。

钢铁行业如何应对这一情况?雷宇给出两条建议:第一是要促进产业的进步和革新,然后把低碳的生产方式引进去,比如废钢使用比例的增加。第二是重点区域的产能在有了碳排放约束之后,要加快产业布局的调整或者进行产能的疏解。

那么国家将如何推动布局优化调整?雷宇给出了以下几种政策工具和影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生态环保方面。与空气质量保护目标衔接的排污许可制度,重点行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绩效分级标准及重污染天气差异化应急减排,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三线一单”(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相关空间管控要求。2.供需关系和经济驱动方面。有废钢产生量和价格的区域差异;碳中和背景下电力和煤炭等能源价格变化的区域差异等。

“未来实现均衡布局的前提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都将大幅减少,带动空气质量改善,并有利于完成二氧化碳减排目标。”雷宇说。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