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分析 >

科大讯飞“AI+汽车生态产业加速中心”落户重庆

时间:2023-02-07 18:04:15  来源:我的钢铁网

2月6日,重庆市南岸区委书记、重庆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兼)许洪斌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吴晓如一行进行座谈交流,共同见证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AI+汽车生态产业加速中心”合作协议签约。双方计划5年内引入线上线下生态企业100家以上,逐步孵化培育一批“小而专”“小而活”的中小企业。

重庆市南岸区委副书记、重庆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黄红,南岸区领导石少林,重庆经开区领导谭昊、肖鼎光,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西南片区总裁娄超,科大讯飞重庆公司总经理杨康,西南研究院院长马鸿鹏等参加座谈。

打造标杆性合作项目

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

签约现场,许洪斌代表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对吴晓如一行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希望科大讯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汽车电子、数字教育、社会治理等领域与南岸区和重庆经开区深化合作,进一步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合作层次,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良好产业生态,为企业在区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优质服务。

吴晓如对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大力支持科大讯飞发展表示感谢。他说,南岸区、重庆经开区科技创新发展氛围浓厚、势头强劲。科大讯飞将把南岸区作为重要合作伙伴,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积极发挥核心技术优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打造标杆性合作项目,为建设新南岸作出积极贡献。

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合作展开座谈,对重庆经开区汽车电子、汽车软件产业的发展规划,科大讯飞“AI+汽车生态产业加速中心”项目规划及进展等相关情况深入沟通交流。重庆经开区在汽车电子、汽车软件产业的布局和科大讯飞在汽车智能化赛道的发展规划不谋而合,双方对此次项目的签约合作充满期待。

“一企一策”精准赋能

助力重庆智慧汽车产业生态发展

重庆是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近年来,重庆汽车产业已形成以长安汽车为龙头、多家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商为支撑、上千家配套企业集聚发展的产业集群。

重庆经开区是中国西部地区最早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重庆经开区确定了“3+2”的产业发展方向,其中汽车电子是重庆经开区全新规划的产业发展方向,也是重庆经开区接下来将着重打造的新产业。今年1月,重庆经开区举行先进汽车电子产业集中签约仪式,新签约12个项目,新签约总金额125亿元。

科大讯飞联合长安欧尚打造全球首发车外语音交互系统自2003年开始,科大讯飞已经在汽车智能化领域深耕20年,坚持让汽车驾驶更安全、更智能、更有乐趣的使命,使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行业得到了深度的应用。多麦克风阵列降噪、多语种识别、AIUI 对话式交互等技术,实现汽车“能听会说”;生物识别及认证、机器视觉处理、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让汽车“能理解会思考”。

截至目前,科大讯飞汽车智能化产品的合作已覆盖90%以上的中国主流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车厂。科大讯飞西南总部自2018年落户重庆经开区以来,一直加速布局本地汽车智能化赛道,组建本地化团队,成立讯飞西南汽车研究院,与长安汽车、小康、金康、潍柴、华晨鑫源、北汽银翔、深商(众泰)等本地整车厂商达成深度合作,目前年装机量已突破70万套。据了解,科大讯飞“AI+汽车生态产业加速中心”的招商入驻工作已相继启动,科大讯飞将凭借自身技术、资源、产业生态等优势,在重庆经开区深化建设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 “AI+汽车生态产业加速中心”,引进讯飞智慧汽车生态合作伙伴,同时以讯飞开放平台为依托,为本地各行业高潜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赋能服务,采用“一企一策”的方式,按瞪羚、专精特新、独角兽、细分行业龙头等进行多层次、多角度赋能,逐步孵化培育一批“小而专”“小而活”的中小企业,预计5年内,引入线上线下生态企业100家以上,孵化AI+汽车相关项目20项。


标签:///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精彩图文
  • 美联储加息可能性进一步增加?今晚鲍威尔又将重磅登场
  • 中通客车2022年度净利润预计达1.13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 乘联会:预计1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环比降45%
  • 308艘!中国船东新造船市场连续4年霸榜
  • 百年建筑:2月全国水泥价格或止跌反弹
  • 通用汽车刚宣布的创纪录锂矿投资面临挑战
  • 1月份我国重卡市场大约销售4.5万辆,同比下降53%
  • 百年建筑:沿江沿海砂石港口复工情况调研
  • 大公司动态:12家钢厂涨价,比亚迪拿下“全球销冠”
  • 第二大镍矿供应国计划限制原矿石出口
  • 统计局:2022年中国四大家电产量出炉,彩电同比增6.4%
  • 统计局:2022年全国分省市铜材产量出炉,江西增超5%

    Copyright © 全球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