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能环保 >

湖南省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将为用能用户提供设备代运维和能效评估服务

时间:2020-01-06 09:08:00  来源:中国电力报

湖南省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将为用能用户提供设备代运维和能效评估服务

日前,湖南省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在长沙正式上线,这是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全面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通过能源大数据库,在更好服务上下游企业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能源配置,助力湖南省能源生产和消费质量升级。即日起,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将为用能用户提供设备代运维和能效评估服务,为发电用户提供检修计划和清洁能源预测服务,为政府提供电力信息查询服务。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结硕果


2019年年初,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提出建设“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是推进“三型两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湖南电力坚决贯彻国家电网公司部署,加快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落地。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指围绕电力系统各个环节,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具有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特征的智慧服务系统。


目前,湖南电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已在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推动能源低碳转型、促进电网提质增效、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用能需要、服务产业链现代化5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据介绍,此次上线的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是湖南电力能效生态圈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建设能源大数据库,打造双向互动的能源配置平台,可为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不同层面的用户提供更优质的用能服务;通过对客户画像和服务策略分析,可提供差异化主动服务,降低用户经营、消费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新能源消纳能力,收缩省内能源供给缺口。


该平台的建成,能推进能源行业数据资源开发共享,并逐步覆盖电、煤、油、气等能源领域及气象、经济、交通等其他领域;同时,该平台还能服务发电用户,进行清洁能源预测服务。目前,平台已接入发电用户3850户 (10千伏及以上水电企业3493户、10千伏及以上光伏企业289户、风电企业53户、火电企业15户),为其提供电网综合信息展示及清洁能源预测等两类服务。


事实上,湖南电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布局更加深远。通过“电力大数据”,可直观展现全省产业发展结构,监测行业发展状态,让宏观决策有据可循,让客户服务细致入微;通过“电力看经济”,看到的不仅是行业、企业用户的用电数据,更有望从覆盖14个地市、41个工业行业、67个园区、1万余家规模企业的生产用电数据的特征分析中,预判全省工业行业的发展趋势,为政府部门、企业管理层进行经济形势研判提供真实可靠依据。


湖南电力新闻发言人表示,下阶段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重点,是加快推进企业中台建设,持续提升数据质量,积极探索新商业模式落地,突出抓好 “数字韶山”、湘江新区“两网融合”示范试点,力争推动我省能源电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工作取得全新突破。


“获得电力”满意度持续提升


随着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稳步推进,“获得电力”满意度也在不断升级。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电力供应,便捷、高效的现代化服务体系,让湖南电力收获客户“好评”满满。


其中,最直观的用户体验升级要数“掌上电力App”等线上服务渠道的搭建。据了解,目前湖南电力已实现16项简单业务“一次都不跑”,5项复杂业务“最多跑一次”。


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看似简单的变化,背后是可支撑数万户市场交易主体需求的实时共享和泛在互联的枢纽型交易平台。通过对市场主体全信息采集,湖南电力已实现电力市场核心业务 在线流转,实现交易平台对市场主体的市场化相关数据全覆盖。


“零上门、零审批、零费用”的“三零服务”惠及低压小微企业,“省力、省时、省钱”的“三省服务”则有效缓解了不少大中型客户的“钱包压力”。


针对省级及以上园区企业客户,湖南电力将10千伏电源延伸至客户红线,客户红线外接入工程以及园区新增变电所、开关(环网)站所等公用配电设施全部由湖南电力出资建设。此举有效优化了客户接入电源路径和敷设方式,降低了外线建设成本和高可靠性供电费用支出。


截至2019年10月底,湖南电力累计推广低压“三零”“三省”服务业务9.24万户,优免金额达9057.76万元,节约客户办电运维成本约1.49亿元。高压用户“三省”服务立项583个,计划投资5.25亿元,可为客户节省接入外电源投资约10亿元。


据湖南电力新闻发言人介绍,下一步,将加快推进优化电力接入营商环境的办法意见出台,进一步简化手续,优化流程,为用户接电搭建“绿色通道”;同时,充分运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成果,协调推动多部门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加强信息互通,促进“获得电力”满意度持续提升。


标签:///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