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能环保 >

真实的中国碳市场:试点6年 、碳价偏低、履约率从96%升至99%

时间:2017-12-21 10:01:00  来源:能源评论

真实的中国碳市场:试点6年 、碳价偏低、履约率从96%升至99%

如果说,此前让污染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只能动用行政手段的话,那么从昨天开始,一种通过市场化交易,让企业主动减排的方式,正式出现了!


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


所谓碳市场,就是交易二氧化碳的市场,更通俗地说,即是把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视作商品,通过给予特定企业合法排放权利,让二氧化碳实现自由交易。


如果一家企业排放二氧化碳超过限额,就需要花钱,从别的企业手中购买碳排放,而相反,如果企业通过技术提高,减少了排放,那么就可以把手中的碳排放量出售,形成收入。


对于多数人来说,碳市场似乎闻所未闻,但事实上,相关试点已经进行了6年。2011年10月底,国家发改委开启碳交易首批试点,截止2017年9月,中国大陆地区的碳交易试点已经覆盖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福建及深圳等8地,碳排放量约12亿吨,占中国排放总量的10%左右、覆盖超过20多个行业。


当前,试点省市数量少,但覆盖面广、体量较大,因此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就参与企业而言,深圳最多,达到了810多家,在试点省市中,北京、上海和深圳的企业数量超过了300家。


就排放门槛而言,湖北门槛最高,年综合能耗在6万吨标煤及以上,即排放量在12万吨CO2当量及以上的企业全被划入市场交易范畴。


就覆盖行业来说,各个试点地区均覆盖了工业高能耗和高排放行业,包括电力、水泥、石化、钢铁等;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的碳市场,还加入服务业和大型公共建筑的排放。

(全球主要国家碳交易的定价情况,单位:美元/吨)


碳定价,即为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制定的价格。


当前,全球二氧化碳价格差异极大,波兰、乌克兰等的国家的碳价不足1美元/吨,而瑞典的碳价则高达126美元/吨。根据统计,全球超过3/4的国家或地区低于10美元/吨。而中国的8个试点城市,价格都在10美元/吨之下。


业内人士预计,全国碳市场建立之后,碳价格将介于10~60人民币/吨之间,但这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也不能完全反映碳排放造成的影响。


履约,即各试点地区排放企业,能否按照年度排放指标完成碳配额的清缴。而履约率,则是入选评价试点城市的碳市场运行情况的直接表现。


2014年,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和天津五个碳交易试点集中迎来了首个履约期,5个试点地区的最终履约率均在96%以上。北京尽管履约工作完成得较晚,但却是对未履约单位约束、惩罚力度最强的试点地区。


而到2017年上半年,除湖北和重庆外,其他6个碳市场的平均履约率已经达到99.11%,其中,上海、湖北、天津、广东四地的履约率最高。


可以说,前6年的试点,已经让中国碳市场走出了第一步,根据测算,全国碳市场启动后,纳入交易的碳排放量将是目前试点地区的四倍,而中国也将因此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但未来要想走得更远、走得更好,相关部门仍需要在门槛、定价和履约方面继续细化、持续完善:


首先,碳市场的门槛不能太窄。


目前,纳入碳市场的企业仍然有限,而这也是多数人对这类市场闻所未闻的原因之一。


下一步,应该纳入更多对环境产生污染的企业,让这些高耗能产业获得市场化机制的约束,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其次,碳定价需要持续调整。


只有参与企业多、且交易频繁,一个市场才能真正形成。而前提是,市场价格要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如果价格过低或过高,参与者都会失去交易的热情。


第三,谨防出现集中履约。


在考量履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企业履约的数量,更需要注意履约的质量,特别是避免发生类似集中履约的情况。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碳市场在节能减排中发挥作用,而不是成为一项突击完成的任务。

标签:///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