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能环保 >

初来乍到的中国父母被瑞士人处理垃圾的方式惊呆了

时间:2017-01-24 12:40:00  来源:思想潮

初来乍到的中国父母被瑞士人处理垃圾的方式惊呆了

编者按:瑞士的环境竞争力一直遥遥领先全球,这个领先是所有瑞士人共同创造的。本文作者之悦Echo是瑞士数字奢侈品集团中国项目经理,她详细记录了为初到瑞士的父母介绍瑞士人垃圾分类做法的经历,非常值得中国借鉴。

在瑞士生活?先学会怎么扔垃圾

夏天的时候,父母来瑞士苏黎世住了一个月陪我。在这个对他们而言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他们发现,自己在很多熟悉的生活领域忽然成了需要从头学起的小学生,到处充满了意外。

刚到不久,有一天,我在厨房偶然看到母亲正把一个空易拉罐往垃圾袋里扔,我一个箭步冲上去拦住,一边嚷着:“不要扔这里!”母亲诧异地瞪我,“那要怎么扔?” 我这才意识到还没把在瑞士生活最重要的常识之一——如何进行垃圾分类,详细告诉他们。我决定“手把手教学”,带着他们在家周围走一圈,亲身体验一番苏黎世的垃圾分类体系。

出门前,我把厨房窗台上积攒的各种空的易拉罐、空酒瓶、饮料瓶等按材质分好类,装进几个袋子。第一站,是离家三分钟的马路边的垃圾回收站。所谓回收站,是一排小屋样的敦实的大桶,每个上面写着德语指示文字,旁边画着相应的示意图,比如:金属罐头、玻璃瓶。而在投玻璃类垃圾的入口处,还有不同颜色的标志,代表每个桶所接收的是哪种颜色的玻璃。所以无论会不会德语,来到这里都一目了然。简单地说,这个回收站收的垃圾一共有这几种:小型金属制品属于一类(例如铝制易拉罐),然后是白色玻璃(也就是普通的透明玻璃),褐色玻璃,以及绿色玻璃。

我一边熟练地扔着垃圾,一边对父母解释:“你们看啊,比如这个玻璃瓶,盖子是金属的,所以要把盖子打开,单独扔进这个桶,再把瓶子扔到那里。还有,这些空瓶空罐要在家里清洗干净后,才能扔到这里……最后扔完之后呢,装瓶子用的袋子,折起来,放进这里。”父母啧啧感慨着:“怪不得这里一点异味都没有,干净得不像个垃圾站。” 此外,对于新来乍到者还要特别注意的是,每天晚上八点之后和周日是不可以在这里扔垃圾的——因为往桶里投玻璃瓶会发出比较刺耳的碰撞声,这个规定是为了不打扰到附近居民的休息。

第二站,带着父母,带着剩下的塑料瓶,我们到了离家最近的一个超市。我拎着那袋空瓶,径直走到最里面贴墙的一个装置。上面有三个洞,同样地,旁边画着通俗易懂的示意图:一个用来扔透明塑料瓶,一个扔不透明塑料瓶,底下一个小的,则是废电池回收口。除了要把瓶子在家里清洗干净,瑞士人还会把塑料瓶提前压扁,更方便之后的回收处理。

出超市的时候,我顺便在收银员那里买了一卷用来装厨余垃圾的白色垃圾袋。付款的时候把父母吓了一跳:“垃圾袋要这么贵?” ——一卷10个35升容量的垃圾袋,价格是17瑞郎,大概相当于人民币110元。说实话,刚到苏黎世时,我也被这个价格惊了一下,不过很快便理解了:这当然不是因为袋子的成本,这个价格收的实际上是垃圾处理费,也可以说是环保税。

用这种方法,让“生产”更多生活垃圾的人自动地需要交更多环保税,实在是非常公平合理。如果你说,不能拿一个别的袋子装厨余垃圾吗?当然不能,这种白色的垃圾袋上面写着苏黎世专用,全苏黎世统一定价,也是唯一有“资格”可以被扔进每个小区门口那个灰色垃圾桶的袋子。非要用其他袋子?那你就祈祷扔的时候千万不要被居民举报或是被“垃圾巡警”发现吧。

走完这一趟,瑞士的垃圾分类“基础课程”算是上完了。对于这里的居民来说,这些规定早已深深融入生活习惯,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根本无需谈自觉不自觉的问题。而对父母来说,则简直像发现新大陆,有一种孩子般的兴奋,此后几天,两人争着扔垃圾“学以致用”。在街上逛的时候,感叹瑞士一尘不染的同时,也常常会忍不住加一句:垃圾分类能做到如此细致的国家,干净成这样,也不奇怪了。

当然,扔垃圾这门学问绝不仅止于此。苏黎世市政府发放的“垃圾手册”,足足有厚厚的108页,详细介绍了所有垃圾的分类回收办法。我又陆续向父母普及了一些常用知识,比如,绿植垃圾(花园里枯死的树枝、落叶等),要专门扔进小区门口那个绿色的垃圾桶,等着专人专日来收取;废纸类、纸板箱等,也是每月有一次回收机会,在那天快到时,会看见附近居民楼门口、马路牙子上,神奇地出现一叠叠整整齐齐的废报纸,都用统一的绳子扎着防止散开。

各种垃圾的不同回收日,在苏黎世政府的官方网站上都可以查询到,细致到所住的街道:输入你所在的街道,选择一种垃圾类别,便可以知道哪一天是这类垃圾的回收日。如果错过了,就要等下个月(也有两周一次的)的机会了。对于大件的垃圾,例如家具家电类,则需要向市政府管理垃圾回收的部门预约回收日期,如果是住在郊区,往往一个村庄或居民聚集区会有一个指定的回收点,可以把大件垃圾在开门时间内送过去。

父母临回国的时候,俨然已成了扔垃圾小能手。我不禁也联想起自己刚到瑞士时的懵懂和如今的熟练。而这熟练的反面,是每次回国时的不知所措:在把各种不同类型的垃圾统统扔在一起时,竟有一种心惊肉跳的犯罪感。难得惊喜地看到分类垃圾桶,只不过,再看那来扔垃圾的小区居民,眼也不抬、踮着脚尖远远地把手中的垃圾袋往随便哪个桶里一丢,赶紧走开——因为垃圾桶周围实在恶臭难耐,心又马上凉下来。啊,不对,实际上,只要没把垃圾扔在桶外面,应该已经感到欣慰了吧。

标签:///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