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能环保 >

“十三五”环保科技发展规划发布 企业的创新机会在哪儿?

时间:2016-11-22 13:47:00  来源:E20水网固废网微信

“十三五”环保科技发展规划发布 企业的创新机会在哪儿?

近日,环保部与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规划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立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协同创新的资金投入、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与利益共享机制。

近日,环保部与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此次规划目标包括以下三点:

(一)从我国突出的环境问题出发,进一步探明区域、流域环境污染的成因和调控机理,揭示区域、流域生态系统退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修复机理与机制,初步构建我国环境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理论体系,夯实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国家环境基准体系,引领国家中长期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和方向。

(二)突破天地一体化的环境监测与预警、清洁生产、末端治理和生态修复成套技术100 套以上,重要授权专利300 项以上。创新流域、区域和行业环境管理模式,形成技术政策30 项以上,技术标准100 项以上,全面满足国家中长期环境保护技术需求。

(三)新建一批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完善一批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建成环保科技基础数据和信息共享平台。争取新建1~2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或国家工程实验室。科技人才队伍规模稳步扩大,科技人才的国际国内竞争力显著提高,形成一支结构合理、适应国家环境保护事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环保科技人才队伍。

规划规定了五点主要任务:

˙ 强化环保应用基础研究,促进环保科学决策;

˙ 强化关键技术创新研发,支撑环保高效治理;

˙ 支撑环境管理改革,创新环境管理方法;

˙ 开展环保技术集成示范,促进区域流域环境质量改善;

˙ 开展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环保科技创新能力。

规划明确,将采用五项重点行动才推进规划实施,分别为:

˙ 继续实施水专项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实施一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 推进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重大科技工程

˙ 鼓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加强基地和人才建设

从此次科技发展规划中,中国水网总结了一下几个关键词:

市场导向

以市场为导向,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立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协同创新的资金投入、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与利益共享机制。

绩效评价

˙ 针对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运营绩效,探索建立环保产业健康度、环境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运营绩效评价方法,研究适合不同特征的各类环保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

˙ 基于区域环保服务业与产业协调发展模式,研究建立环境服务业运行绩效模型。突破合同环境服务的技术标准、环境治理工程诊断技术和环境技术验证评价技术。研究重点行业绿色发展政策、推进环保“领跑者”和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的政策措施。

集成与协同

开展水环境监测技术和设备集成研究,综合集成我国水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构建应对典型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处置技术体系,集成研制大型化、移动式、多功能、成套化的应急检测和处理装备。

重点突破与集成一批针对城市水资源高效利用、污水超净排放、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河道水环境质量提升、区域水生态修复、饮用水安全保障等的重大关键技术,强化城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估的技术集成,建立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监测评价体系,加强城市水环境管理。

研发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环境风险可控的村镇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和环境风险可控的生活垃圾焚烧或协同焚烧技术。

危废处理

针对有价金属含量高、综合利用潜力大但环境污染严重的有色金属冶炼废物,研发有价金属深度分离、重金属解毒与尾渣高效胶凝固化、尾渣工业窑炉协同处置利用等关键技术。

研发化工污泥、化工残渣、脱硫副产物和脱硝催化剂、表面处理废物处置利用,市政污泥干化焚烧处理、高毒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废物非焚烧解毒和建材利用,以及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

环境监测

研发常规水质分析仪器的小型化设计、快速移动式在线检测集成装置和以质谱仪为中心的在线水质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仪器等。

强化天地一体化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研发。包括水和大气环境遥感监测与预警技术,以及环境应急及风险管理的天地一体化监控技术。

标签:///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