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能环保 >

“剁手”后的思考:“双十一”海量快递垃圾何处去?

时间:2016-11-18 11:05:00  来源:中国环境报

“剁手”后的思考:“双十一”海量快递垃圾何处去?

“双十一”刚刚落幕,人们网购狂欢后,也留下了海量快递包装垃圾。据统计,今年“双十一”期间全国快递收件量高达2.5亿件,初步估算产生的包装垃圾将达5万吨以上。如何减少快递包装垃圾,解决快递量激增背后废弃包装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报今日就这一话题刊发相关来稿,以期引发思考。

推行绿色包装,可循环使用快递包装套盒

但家文(西南˙督查中心)

“双十一”全网创造了巨大的销售额,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海量快递垃圾。其实,完全可以根据消费者对快递物品抗压、防水、防破损的基本需求,引导全国较大的快递公司带头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快递包装套盒,在日益庞大的快递产业消费链中,形成良好的绿色消费模式。

具体来说,快递公司可以根据大部分日常快递物品的尺寸大小,选用工程塑料等为原料,从小到大设计生产标准化的快递物品系列包装套盒,并长期循环使用。这样既可有效解决70%~80%的常规快递物品包装问题,又可大幅减少快递垃圾,节约宝贵资源。

为降低可循环使用快递物品包装套盒成本,国家可对相关生产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快递公司可在系列包装套盒上,选择不同的材质、颜色、形状和标示,免费给本公司打广告,扩大公司在消费者中的影响面和知名度。

国家同时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运输企业,尤其是铁路和航空运输业,优先送达包装盒可循环使用的快递物品,逐步提高使用一次性包装盒的快递物品运输价格,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尽快改变目前快递业所带来的大量垃圾,避免资源的极大浪费。

简约包装应大力推广

张厚美(四川˙市环保局)

如何有效化解快递量激增背后废弃包装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大力推进快递包装的绿色转型。

包装使用环保新材料。今年8月,国家邮政局出台的《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在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十三五”期间,力争在重点企业、重点地区的快递业包装绿色发展上取得突破。到2020年,基本淘汰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包装物料,基本建成社会化的快递包装物回收体系。为此,要着眼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积极推广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新产品、新材料在快递行业中的应用,鼓励企业研发生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的绿色包装材料。减少收寄、分拣、分发、运输、投递等环节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消耗。

健全快递业包装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将快递包装列入《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强制回收目录。强化快递业包装日常监管,推动出台快递绿色包装环保标识认定使用和管理办法,探索将绿色包装等环保指标纳入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内容。开展快递包装分类回收利用试点,鼓励企业重复利用塑料箱、纸箱和编织袋等封装容器,提升包装物品再利用率。

大力推广简约包装。针对快递行业存在的过度包装、循环利用率低等问题,要积极鼓励企业在保证商品安全的前提下实施简约包装,减少二次包装。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推动企业发展包装定制化、仓配一体化、运输标准化服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幅度减少不必要的二次包装。同时,消费者要转变固有的快递包装理念,不能以快递外包装的感观度来评价商品的质量,更不能以外包装“里三层外三层”的程度来评价商家或快递企业的服务质量。

以创新推动包装绿色化

沈胜学(福建˙市环境监察支队)

快递包装物料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笔者认为,破解快递包装垃圾处理难题,应在包装减量回收上下功夫。

加强政策宣传。继《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将绿色节能作为快递业发展目标之后,国家邮政局出台了《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这一方案在推进包装物减量化方面,鼓励企业使用电子运单、中转箱和笼车等装备,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运输、存储和配送的流程,从而减少包装物的使用量。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政策宣传力度,营造快递包装绿色化的舆论氛围,引导电商企业、快递企业、包装企业、物流企业等严格自律,自觉执行政策规定。

加强创新推动。为解决快递单撕下后胶水粘附在纸箱上影响重复使用的问题,可采用易揭式包裹单,这样纸箱上基本没有残留的物流印迹,更方便再利用。在转运过程中可广泛使用抗挤压、有韧性、可拆拼的塑料周转箱,既方便运输又经济环保。用可降解环保包装袋替代难以降解的塑料袋。例如,某网今年就率先推广淀粉基可降解环保包装袋。这种包装袋是以玉米淀粉为主料的淀粉基塑料,在土壤中4个月后大部分即可自然降解,对环境污染小,相比传统塑料袋可节约70%的能耗。

标签:///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