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能环保 >

厦门购买绿色建筑的业主 可领取契税补贴

时间:2016-09-23 14:20:00  来源:厦门市建设局

厦门购买绿色建筑的业主 可领取契税补贴

厦门市购买绿色建筑可享契税补贴。只要在2014年1月1日前取得民用建筑用地按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取得绿色建筑运行标识的建设单位,以及购买该绿色建筑(住宅)的业主,就有资格获得奖励,并依据绿色建筑不同“星级”,进行不同金额的奖励。

购买商品房,业主居然还能获得契税返还奖励,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您听过吗?日前,从厦门市建设局了解到,厦门兆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裕房产)开发的建发·中央湾区一期E28地块1~12号楼已获取二星级绿色建筑运营标识证书,符合绿色建筑财政奖励规定,业主和建设单位都能获得奖励,其中对普通业主给予已缴契税返还比例高达20%。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自去年市建设局、市财政局印发《厦门市绿色建筑财政奖励暂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后首例绿色建筑财政奖励。

建设单位和业主都可得奖励

此次绿色建筑财政奖励的发放中,买家、卖家都有份。也就是说,购房业主、建设单位均获得一定奖励。

经过审核,建发·中央湾区一期E28地块1~12号楼项目住宅部分建筑面积13.38万平方米、公建部分建筑面积4.97万平方米,根据《管理办法》,住宅建筑面积部分财政奖励标准为45元/㎡,公建部分建筑面积财政奖励标准为20元/㎡,因此建设单位共能获得财政奖励701.5万元。

而此项目的一手房业主,也将获得已缴契税的20%奖励。据悉,该项目本次申报契税奖励的共有948户,业主已缴契税合计7545万元,共能获财政奖励合计约1509万元(最终以市地税局核实确认的金额为准)。

其中第一批次契税返还时间为2016年8月26日-9月18日。想要查询具体名单的业主,可登录厦门市建设局网站进行查看。

契税奖励实行先征后奖原则

“进行财政奖励,是我市推广绿色建筑、倡导建筑节能减排的措施之一。”厦门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只要在2014年1月1日前取得民用建筑用地按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取得绿色建筑运行标识的建设单位,以及购买该绿色建筑(住宅)的业主,就有资格获得奖励,并依据绿色建筑不同“星级”,进行不同金额的奖励。

对购买二、三星级绿色建筑商品住房的业主给予返还契税的奖励。其中,对购买二星级绿色建筑商品住房的业主给予返还20%契税,购买三星级绿色建筑商品住房的业主给予返还40%契税的奖励,契税奖励实行先征后奖原则。

对开发建设绿色建筑的建设单位则给予市级财政奖励。具体标准为:一星级绿色建筑(住宅)每平方米30元,二星级绿色建筑(住宅)每平方米45元,三星级绿色建筑(住宅)每平方米80元。此外,除住宅、财政投融资项目外的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20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市财政的奖励,建筑单位同时还可以获取省级和国家级的奖励。据业内人士介绍,市财政奖励力度从全国来看还是比较大的。

采取契税返还 全国尚无先例

以往的绿色建筑补贴大多只针对建设单位,消费者很难分享。据介绍,厦门市该措施是为了让消费者也能切实受益,从而更有效地引导民众去了解、选择绿色建筑。市场才是绿色建筑的主要推动力。加大政策激励、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住宅也是厦门市《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的内容,而采用契税返还的激励方式,在全国尚无先例,对于探索绿色建筑的推广具有积极意义。

根据《方案》内容,购买绿色建筑商品住房的业主可获得相应比例的契税返还金额。其中,对购买二星级绿色建筑商品住房的业主给予返还20%契税,购买三星级绿色建筑商品住房的业主给予返还40%契税的奖励。

绿色建筑星级评定分设计标识和运行标识,前者按照绿色建筑的标识设计,后者不仅要求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设计,还要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运行。一般来说,绿色建筑取得设计标识且运行一年后,才有资格申请运行标识。获得运行标识后,购房者就可以向建设部门申领“补贴”。

购房者得到实惠 倒逼开发商节能

不需要跟银行协调,操作起来简单易行,普通购房者可得真金白银,能调动消费者积极性。

从全国范围来看,厦门的奖励力度是很大的。此前也有一些地方出台过激励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的政策,比如要求银行给予绿色建筑购买者一定贷款利率的优惠等,但大多难以落实,主要原因是操作难度较大。契税返还等于政府直接拿出一部分钱来补贴消费者,不需要协调银行系统,因此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易行。

绿色建筑还可以形成一个倒逼机制,就是倒逼开发商做好运行标识。如果光补贴给开发商,不补贴给消费者,那么就无法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相反,双方都有补贴,尤其是给消费者补贴,就会激发消费者的积极性,督促开发商实实在在地按绿色建筑的标准设计执行,让一些环保节能的措施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标签:///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