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能环保 >

电力测试仪器仪表行业发展解读之问题与措施

时间:2016-07-27 09:18:00  来源:中国节能网

电力测试仪器仪表行业发展解读之问题与措施

第一节行业发展问题

1 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电力测试仪表行业的客户比较分散,影响其发展前景的主要问题是产品标准和服务及质量问题。

1.1标准问题

若电力测试仪表用作电参量的测量,产品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当然,用户有还需若干功能组合的产品,需要厂家在用户端配电领域中具有丰富的应用经验和行业专业知识,才能满足不同用户不同配电系统的要求。目前产品标准尚不能满足设计、生产、验收的要求,对电力测试仪表发展有一定影响,在线监测产品和技术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目前,开发和生产在线监测系统的厂家很多,投放市场的产品也很多,许多产品没有经过严格的检验和考核,近几年的运行情况已经暴露出产品质量问题。一些运行单位缺乏应有的技术力量,系统安装后缺乏维护,管理工作没有跟上来,造成部分系统一投入工作就不能正常运行。

1.2质量问题

尽管市场前景十分明朗,但由于客户分散,行业要求也不相同,还存在客户的即时创新需求,软、硬件要即时修改。因此,订单呈现“小批量,多品种”模式,不利于规模化生产。新修改的版本,未经长时间运行考验,往往存在质量隐患。从应用的统计来看,监测系统本身运行可靠性欠佳。有关部门对全国57个变电站的集中型在线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属正常或比较正常的只占29.18%,而确定不能正常使用的系统约占35%。问题主要集中在装置本身质量方面如元件性能不稳定,失效或破损;装置的抗干扰性能较差,抗外界因素如温度、湿度变化的能力差装置整体运行可靠性差,测量数据不稳定,起不到监测设备绝缘状况的作用等。现电力测试仪表厂家众多,且一些厂家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售后服务跟不上,造成系统瘫痪或不能正常运作。培训和技术服务跟不上,运行人员操作、管理水平得不到保证也是造成装置不能正常运行的原因。

除了以上问题外,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还包括,认为国内外测试仪器仪表产品技术水平存在差距的占比为92%;认为制约测试仪器仪表发展的行业瓶颈的占比为24%;认为产业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的占比为31%;认为存在产品的掣肘的占比为45%;认为人才瓶颈的占比为31%;针对竞争问题,认为行业存在恶性竞争明显的占比为28%;认为非经允许个别企业贴牌现象严重的占比为48%;认为存在协作发展的问题的占比为16%;认为测试仪器市场需求增长不明显的占比为8%。不难看出,技术水平差距和贴牌现象严重是目前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进一步协调和解决。

图14行业竞争存在的问题

2 专家建议

专家提出,造成我国电力仪器仪表产品与国外高端产品的差距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

一是,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主导市场,企业利润低,科技创新的投入能力不足;

二是,缺乏强有力的国家支持,近10年国家在电力仪器仪表方面的科研投入和引导资金极少;

三是,高端仪器、仪表及系统涉及不同领域的应用技术,我国仪器仪表企业往往对大型工艺工装不熟悉,缺乏高层次的研发带头人和应用技术的集成开发能力;

四是,在工业设计能力、工艺技术、标准化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可靠性技术、试验检测手段、材料等方面存在着综合差距。

综上所述,结合目前行业现状,电力测试仪表在线监测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还很低,在线监测系统的功能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在线监测技术有三要素: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处理意见与决策执行。从目前的产品来看,后两个要素目前还很薄弱,需要加强开发各种可供分析判断的软件。如专家诊断系统的建立,通过调查、归纳、综合、分析工作,提炼出精华,形成专家系统,作为分析判断被测设备故障的依据。同时,提高信息传输的准确性,提高监测的智能化水平和与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监控系统联网,实现电力系统管理的综合自动化。

第二节行业发展应对措施

1 行业发展现状应对措施

近年来我国电网推动了系列变革,如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电网、状态检修体系、三集五大,电网要求向更高的精确度、更快的节奏和更复杂的流程发展,原有的传感技术已越来越不能适应要求。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测量原理和方法,需要突破传统传感技术的阈值界限,在数量级的意义上具有更高的响应速度和信噪比,需要超越经典的方法,以新的途径获取信号。测试仪器仪表的工作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电网一次设备、安全装置、保障体系的核心部件,与各种各样的对象融为一体,测量仪器仪表和电网对象在空间上已不能分离,必须服从苛刻的现场应用条件,经得起强烈的震动冲击,电磁干扰和大幅度的冷热剧变,仍然能够保持高精度和高稳定性。面对电力测试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现状,通过意见征集发现,用户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为应从测试仪器仪表行业是否平稳增长的占比为31%;认为应从测试仪器仪表行业政策法规解读方面的占比为43%;认为应从测试仪器仪表行业的运行情况的占比为66%;认为应从2014年测试仪器仪表行业运行动态的占比为45%;通过数据不难发现,为进一步促进行业发展,业内人士普遍对认为应从测试仪器仪表行业的运行情况较受行业欢迎。在以上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测试仪器仪表市场目前的市场发展现状,认为应从以下几个应对措施入手,认为突破行业发展困局的占比为4%;认为亟待突破市场疲软寻求创新的占比为26%;认为测试仪器仪表需要进行功能升级和改造的占比为70%。

图行业发展问题应对措施

2 政策建议

测试仪器仪表作为众多高新装备的核心部件,理所当然成为政策重点扶植的对象之一。尽管有良好的发展历史和政策推动,但我国的测试仪器仪表制造行业目前仍存在着众多的不足,如市场集中度极低、缺少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进口依赖度高等问题,可以说未来仪器仪表是否拥有更好的发展环境,与国家的政策的持续支持密不可分的。因此,通过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改进意见征集发现,其中,建议编制全国性的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占比为20%;建议以经济圈为基础重塑国土空间组织框架的占比为30%;建议以制定基础产业布局战略规划的占比为30%;建议建立区域企业联盟协会的占比为10%;建议加紧制定促进区域合作的政策措施的占比为5%;建议制定区域标准的占比为5%。

图协调区域政策促进建议

3 互联网+对采购的影响

有人称:“互联网+的核心在移动互联网,而移动互联网的真正架构在智能终端里,抓住APP、抓住移动互联网,把所有的客户都抓在手上,才是服务的关键。”那么,互联网到底给电网企业带来了哪些影响?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进一步消除了电网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它使得单一客户更为便捷地建立连接,形成舆论热点,从而增强话语权。也有人称:互联网时代,电网企业的“竞争对手”不完全是以前的自己,甚至也不完全是现在的同行,而是拥有更好客户体验的企业。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电网企业面对的客户变了,提供服务的技术手段变了,企业本身的价值形态也悄然发生转移,变化带来了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契机,也带来“追逐潮流”的压力。因此,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互联网营销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市场意见征集获知,认为互联网采购被广泛应用的占比位61%;认为不广泛应用的占比为35%;不清楚的占比为4%。同时,通过对互联网对产品采购影响因素的征集发现,很不看好互联网采购影响的占比为3%;很看好互联网采购影响的占比为55%;看好互联网采购的占比为32%;认为互联网采购一般的占比为10%。

图互联网对产品采购的影响

4 未来行业发展技术趋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仪器仪表行业的一些现状问题逐渐暴露了出来,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科技含量的欠缺,创新能力较差,市场较为混乱等问题,国内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够,对国家重大项目缺乏有力的支撑。但随着智能电力监控系统中的各类仪表设计趋向于模块化,以迅速响应客户定制需求,微电子、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终端客户对智能电力仪表功能要求提升,未来进一步拓展仪表功能、保持较高的稳定性能和可靠性、提高仪表精度、能适应不同外部环境和用户需求仍然是智能电力仪表产品发展核心。

由于智能电力测试仪表应用广泛,客户对智能电力测试仪表存在定制化需求,通常同一个厂家仅提供主流的型号,每种电表又会有各种不同的版本,这就使得电力仪表生产中有明显的“小批量、多品种”特征。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能采用模块化设计,既有效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又能提高产品设计的可靠性,是智能电力仪表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国内智能电力测试仪表的功能、精度、性能稳定性将进一步提高。未来,国内智能电力测试仪表功能将逐步从简单、低端功能朝多元化、高端功能转变,以满足终端客户系统建设需求。精度、性能稳定性和外观设计水平也将进一步提升。

4.1从低到高转变

由于技术水平差距和准入困难等原因,我国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现场测试仪表目前已形成中低档产品。以本国企业为主,高中档产品以外资企业为主;大中型工程项目依靠国外,中小型工程项目选用国内的市场格局。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自控系统和关键测试仪器正在成为我国装备现代化的瓶颈。因此,发展重大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关键精密测试仪器,满足重点建设工程及其他重大(成套)技术装备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

4.2关乎经济安全

电力仪器仪表行业老专家奚家成指出,自控系统和关键测试仪器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没有控制系统和关键测试仪器的国产化,就不能自主、完整地掌握和发展重大装备的核心技术。

测量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是现代工业的核心技术之一,自控系统和关键测试仪器是重大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重化工等产业是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大型电力、石化、冶金企业的重大装备是多种技术和众多设备的集成。自控系统及测试设备监测和控制整个工艺流程及产品质量,保障重大装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和实施高效优化,是整个装备的神经中枢、运行中心和安全屏障。没有相应的测控设备,大型化、高参数化、工况复杂化的现代工业重大装备将无法运行。

现代流程工业的工艺参数、技术特点等绝大部分都由主设备与测控设备硬软件紧密结合予以实施。为了重大技术装备核心技术的发展,国外掌握核心技术的知名总成公司都与一流的仪控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并签订保密协议。“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发展重大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奚家成如是说。

奚家成强调,自控系统和关键测试仪器的重要性同时表现在,按照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自控系统与测试仪器仪表是不可或缺的。自控系统和仪器仪表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合理利用资源还是保护环境,最首要的问题就是测量问题。离开了测量,生产成本的控制和质量保证,节约能源和环境治理都没有依据,这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零部件性能的检测、试验、产成品质量的确认都需要各类测试仪器仪表。

4.3市场规模预测

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建筑、交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及终端用户对智能化管理的需求,智能电力测试仪器仪表市场规模势必将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及普及。相关资料预计2015年我国智能电力测试仪器仪表年市场容量将实现翻番,2012年~2017年间,我国智能电力测试仪器仪表市场规模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将在17%左右,2017年我国智能电力仪表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75.3亿元,同比增幅约为24%。

我国的电力测试仪器仪表市场形势与前几年相比将会有很大的转变。最主要的是随着节能降耗、减排及低碳经济等国家政策的持续推进,传统市场需求将有所減少,而风电、核电、智能电网、轨道交通等产业则对仪器仪表产品产生新的大量需求。

根据以上分析可预测,未来我国仪器仪表发展趋向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的创新和高端产品的研发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对自动化控制和检测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出现了大量自动化控制和检测的新技术、新产品,如功能安全技术和安全仪表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无线仪表等技术和高端产品。在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方面,国内企业与国外的差距较大。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就可能出现新一轮国外产品垄断。

目前,国内一些中低档产品已具有规模优势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如普通数字万用表等产品占了世界很大产量,家用电度表生产能力占世界的50%。然而,国内高端的分析仪器几乎100%都是依赖进口。据统计每年从国外进口的先进仪器设备价值近6千亿人民币,其中具有高端技术或涉及国家安全的仪器设备被禁止进入中国大陆。这种局面迫使国内的仪器仪表企业必须改变原来的研发模式,向研发生产高端分析仪器方向发展。

(2)拓展仪器仪表行业的应用领域

国内仪器仪表行业一直以来都应用在传统的服务市场,如冶金、火电等行业。随着市场需求的迅速变化,越来越多的新型产业开始兴起,物联网、智能电网等新技术快速发展,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的需求也受到高度关注,国家对能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经济发展环境正在发生变化,这些都为仪器仪表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新的发展机会。

(3)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研发资金的投入

研发产品和技术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和资金。然而,国内的一些大学对于仪器仪表行业的相关专业课程都不是十分重视,这就导致了仪器仪表行业的专业人员极度空缺;其次是研发资金的投入。国内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这造成国外新产品、新技术垄断国内仪器仪表行业的现象。

为在以上基础上,广泛征集行业人士建议,特围绕“你对未来测试仪器仪表市场发展建议”进行征集获得,认为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应步入新阶段的占比为12%;认为测试测量仪器产品缺少核心技术占比为60%;认为精密测量仪器品质的有待提高的占比为83%;认为测试仪器应向高端化迈进的占比为47%;认为国外精密测量仪器对我国市场有显著影响的占比40%;认为行业需出台相关监督及扶植政策的占比40%。从图中不难看出,产品质量问题是目前行业最关心的问题,应引起行业的足够重视。

图未来测试仪器仪表市场发展建议

仪器仪表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生产的安全和加工的能力,要对仪器仪表在性能上、精确度上和可靠性上加以考虑,通过合理选择仪器仪表,达到全面、精准地控制生产,在达到节约人力资源和资金的基础上,降低生产的成本,在提高生产产品质量的同时,实现生产经济和社会效益双提高。

国内测试仪器仪表企业突破行业发展瓶颈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找对方法,找对人并执行下去。因此,测试仪器仪表行业面临“第二次创业”,如果不将基础打好,路铺扎实,撒腿就跑,相信多半会摔跤的,甚至将严重影响到该企业的长远发展。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