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能环保 >

曾鸣:充电基础设施引进社资商业模式还需摸索

时间:2015-10-29 16:11:00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曾鸣:充电基础设施引进社资商业模式还需摸索

近日,《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相继出台,为加快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增添了新引擎。10月12日,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在江苏常州组织召开全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成立暨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落实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关部署,成立国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大力推动全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记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题,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保障,要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您怎样认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曾鸣: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电动汽车的快速、大规模发展是极端重要的,但是,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也需要在技术、经济、市场需求以及政策配套方面一起综合考虑。也就是说,基础设施的发展和电动汽车本身的发展要配套。过去一些年也想了很多办法来发展基础设施,但后来都不尽如人意,所以,这次意见出台之后,我们依然有这个问题需要认真研究。

记者:《意见》提出,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运营。鼓励企业结合“互联网+”,创新商业合作与服务模式,创造更多经济社会效益。您怎样解读?

曾鸣:充电基础设施需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商业模式。鼓励其他社会资本同时投入是必须的,但政策如何引导,合适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这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需要特别指出的是,PPP项目已经实施一年多了,但根据调研显示,PPP项目在一些地区实际上偏离了国家政策的初衷,乱象比较多,这种情况在充电基础设施引进社会资本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记者:《意见》提出,各地要将充电基础设施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纳入配电网专项规划,在用地保障、廊道通行等方面给予支持。电网企业要加强充电基础设施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确保电力供应满足充换电设施运营需求;要为充电基础设施接入电网提供便利条件,开辟绿色通道,限时办结。对此,电网企业应开展哪些重点工作?

曾鸣:电网企业为了支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做的最重要工作就是配电网扩容问题,有了电动汽车以后,随着电改、能源互联网的推进以及需求侧的响应,分布式发电、储能等新情况下的配电网和传统配电网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按照新的配电网规划模式扩容,例如,要实施主动式配电网的规划模式和运行机制,还有相应配套政策。

记者:目前,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方面,社会资本参与不够、资金活跃度不高,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的难点在哪里?需要哪些支持才能引入更多社会资本?

曾鸣: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引入社会资本和其他领域引入社会资本是有一些共性问题的。PPP本来是引入社会资本来投资的一个重要机制和模式,但现在有些情况不是很尽如人意,社会资本尤其民营资本是要盈利的,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社会资本如何投资公用事业方面的经验做法、政策配套,还有他们的商业模式,这点我们应该认真研究。

记者:到2020年,将建设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这将是一个庞大的建设市场,市场蛋糕将由哪些企业分享?

曾鸣:这个现在不好说,主要看社会资本引入的程度和实施效果,以及公用事业发展的情况,还有国家的一些配套政策,现在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主要是政策上的不确定性以及节能减排方面的规划问题。另外,对于电动汽车节能减排的效果,应从整个能源系统工程来看,不能只看某些环节。

记者:到2020年,将初步形成覆盖大部分主要城市的城际快充网络,满足电动汽车城际、省际出行需求。请您展望一下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

曾鸣:我认为,未来电动汽车发展一定会越来越普遍,充电设施一定会广泛普及。需要强调一点,要站在整个能源系统工程角度来考虑,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能源发电结构,要做到因地制宜,安排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所有节能减排措施,要基于能源互联网这个技术平台来发展电动汽车以及其他节能减排的高新技术。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