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能环保 >

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只差“临门几脚”

时间:2015-06-16 17:38:00  来源:北京环境交易所

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只差“临门几脚”

日前,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内政策和履约处处长蒋兆理表示,我国将在2016年启动全国碳市场。这意味着,明年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从当前的7个试点城市推广到全国。因此2015年有其独特的意义,将决定全国碳市能否如期顺利开启。目前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从最基本的立法,到统一配额分配方案、排放核算方法、完善注册登记系统等。

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

中国政府目前确定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7 个省市作为碳交易的试点。据了解,我国大部分碳交易市场启动得比较仓促,准备工作做得并不充分。在国外,碳交易市场从酝酿到最终出台都要经过数年的计划和长时间的讨论,这与我国是完全不同的,过度求快的结果就是埋下了基础工作不扎实的隐患,而这很可能是日后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入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所在。

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首先碳市场的制度建设及法律基础还需要多方参与,不可能只有政府部门、各地的碳交易平台还有买卖双方企业就可以建立起来的,从立法到统一配额分配方案、排放核算方法、完善注册登记系统等,至少都需要健全的法律保障;其次,重视碳排放量前期数据的收集,对企业加大培训,数据类型也要简化,注重企业权益;第三,在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方面,各个试点都需要具体完善;第四,提高市场活跃性,丰富市场交易品种,逐步解决各个试点普遍存在的流动性不足、碳交易体量小等问题。

碳金融交易发展空间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不懈地推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既要有立竿见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续的制度安排。这对银行业转型战略来说,提供了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也为碳交易呈现金融化趋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我国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产品交易规模虽然呈增长态势,但是相对于市场的潜力来讲,总量还是不足,并不能满足碳金融发展的需求。参与碳交易的主体主要是由国有银行和部分大型股份制银行的总行和少部分分行组成,交易主体很稀缺,整个市场的活力不够。如果能够激发更多的交易主体的参与兴趣以及碳金融方向的创新,对碳市场交易的发展显得很有必要,在碳债券和碳相关衍生产品上应该有更多探索。

挑战来自于企业和政府

碳交易未来肯定会在全国进行不断推广,因为现在中国国内的碳排放问题很严重,建立全国的碳交易市场是未来的大方向。然而,建立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有一部分挑战来于企业,一部分挑战来于政府。

企业方面的挑战主要原因在于成本和意识问题。碳交易试点建立几年来,中国企业应对碳排放的意识提高了很多。从积极方面来看,中国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碳交易能够带来的价值和潜在的风险;但更多涉及控制碳排放的企业一般都是落后产能,在这一轮碳排放改革中还需要学会如何有效地管理碳资产。将碳资产管理上升到公司运营或者战略的层面,让纳入企业重视碳交易、积极参与碳交易、把碳交易融入企业的正常运作里。

至于来自于政府方面的挑战,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便是立法。从政府立法到统一配额分配方案、排放核算方法、完善注册登记系统等都需要健全的法律保障来维系全国碳市场正常运作。其次是政府如何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市场管理瓶颈的出现。中国长期以来形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行政手段来管理节能减排工作的机制,特别是碳交易市场是政策主导性非常强的市场。在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时候,如何处理好政府的管理尺度、地方政府的协同配合、中央政府的统筹规划,也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