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点评论 >

国内矿山生产的扶持政策分析

时间:2014-10-29 09:1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国内矿山生产的扶持政策分析

澳大利亚、巴西的铁矿石巨头企业产能释放,铁矿石市场进入冰点,创下金融危机以来的五年新低,10月17日,官方统计的进口铁矿石到岸价格80.5美元/吨,比年初下降41%,与2011年9月初178美元/吨的价格高点相比,下跌55%。

当前的铁矿石市场,国际矿企扩产,供应增速超过需求增速,市场行情持续低迷,从而击垮高成本矿山,我国矿山大面积停产,据万得资讯显示,9月末我国铁精粉矿山的开工率为61.8%,较年初大幅下降17个百分点。当前,我国铁矿石消费对外依存度已超60%,而我国铁矿石生产的高成本,制约了国产矿供给的有效增长,最终导致我国钢铁原料消费严重依赖国际市场。那么,科学分析我国铁矿石生产的现状,思考促进铁矿石原料生产的相关政策,促进我国铁矿石生产,将有利于我国钢铁工业原料安全建设。

应该看到,我国铁矿投资力度不小,2012年,全国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总规模3253.21亿元,是2004年的10.6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4%。但目前看,国产铁矿石供应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是铁矿石矿石质量下滑。我国优质矿产紧缺,随着矿山开采范围扩大,铁矿石质量明显下滑,原矿石品位 (含铁量)明显下降。统计显示,2008年12月,大中型铁选矿厂的原矿石品位平均为30.2%,在2011年末,这一指标下降至27.8%,三年时间里下降了2.4个百分点,若结合民营中小矿山开采状况,我国矿石质量水平更加不乐观。

二是生产成本高昂。我国矿山普遍存在品位低、伴生矿多等特点,原矿石开采后,需要拣选等加工过程。而且,由于矿石埋藏深,大部分矿井的深度在100米以上,多数在300米左右,导致铁矿石成本大幅增加。调查显示,山西、辽宁地区的铁矿石生产成本 (不含税)主流在90~110美元/吨。

三是税费成本较高。在开采过程中,企业需要缴纳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在销售过程中,需要交纳增值税及随征附加税种。2014年第一季度,中钢协公布我国铁矿山企业税费负担率平均为21%,最高达30%,税费项目有20多项。据测算,国内铁精粉(成品)每吨应缴税额在150~190元/吨。据了解,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的税收负担仅限于联邦政府0.25澳元/吨的资源税和州政府5%的地方税,两项合起来仅占其离岸价格的5.5%。

当前全球市场,铁矿石生产成本从低到高排序依次为力拓等三大矿业巨头、FMG公司等海外新兴矿山、我国高成本矿山,国内生产的铁矿石成本最高。国内铁矿石生产成本高,对价格高度敏感,一旦价格降低于成本,国内矿山被迫减产或停产。这解释了为何全球铁矿石价格能长期持续在100美元/吨以上,国产矿的高成本是全球铁矿石行情的重要支撑。

所以,我国要克服国产矿的弱点,推出相关鼓励政策,从而促进我国铁矿石生产。目前看,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发挥财税调节作用,降低国内矿山税负。在铁矿石消费对外依存度超过60%的情况下,对铁矿石实行高税负,将增加下游企业成本,导致国际矿石企业获得额外收益。有研究表明,我国铁矿企业税费负担每降1元,按照依存度60%的比例,国外铁矿山就被迫少收入1.5~2元,我国钢铁企业由此获得2.5~3元的利益。因此,降低铁矿石税负将有效减轻下游企业压力。一是实行增值税的低税率。在2009年我国增值税改革过程中,将铁矿石的增值税税率上调至17%,建议将国产矿的增值税税率恢复为13%,或者推出国内矿山税收返还及优惠政策,匡算后每吨铁矿石增值税应缴税额下降约30元。二是调低铁矿石资源税。近年,我国多次上调资源税,每吨63.5%品位铁精粉的资源税应缴税额在26~63元,铁矿石是我国经济建设亟须且大量进口的资源,建议实行低税赋,资源税负减半增收,而对于钨、稀土等国家需要控制的资源,上调其资源税率,以实现控制出口并促进节约利用。

其次,扶持技术革新,强化资源综合利用。一是推广高效开发的先进工艺技术与设备。结合我国贫矿多特点,由科技部门评选和推广相关重大技术发明,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扶持探矿、选矿等重点技术领域发展,强化河北、辽宁、内蒙古等主产区的技术推广,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开采规模化水平。二是强化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增强矿山经营能力。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对于利用尾矿烧制水泥、建筑材料等尾矿资源化项目,给予财政支持和减免税费政策,进一步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增值税优惠等税收政策,制定完善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的投融资政策,变废为宝,从而提升企业资源综合利用能力。

标签:///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