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能环保 >

泛在电力物联网感知技术发展提速

时间:2019-07-17 09:14:00  来源:中国能源报

泛在电力物联网感知技术发展提速

“未来3-5年,感知连接量将呈海量,联合发电厂商、设备集成与运维商、家电厂商、感知与用能终端商、工商业及居民用户,构建海量终端互联感知的产业业态。”7月10日,中国电科院副院长、国网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院院长王继业在“泛在电力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论坛”上表示。与会专家们也一致认为,通过海量感知终端的规模化建设,各方将分享发展红利,互惠共赢,最终实现与电网的广泛互联,打造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及广大用户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互联网生态。


感知层是基础和关键


据了解,泛在电力物联网是应用于电网的工业级物联网,在线连接能源生产、传输与消费各环节的人、机、物,实现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基于完全信息的数据驱动的智能控制。国网副总经理韩君指出:“实施电网和用户的全面感知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基础和关键。”


“泛在电力物联网架构分为五层,即感知终端层、边缘层、网络层、云层、人工智能层,首先要部署的就是感知终端层,通过感知连接万物,首先要把感知系统研究好。”王继业表示。感知层是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基础层和数据源,感知终端包括传感器、电子标签、量测装置、监测装置、采集终端、定位终端、边缘网关等,可全面实现能源互联网中发-输-变-配-用、源-网-荷-储-人的状态感知、量值传递、环境监测、行为追踪,以海量数据驱动业务融合、服务提升、模式创新。


“全面感知可解决大电网稳定控制、预测源荷双侧随机波动趋势及理解用户意愿和行为等问题。”王继业指出。


带动产业生态链发展


与会专家们普遍认为,感知本身不仅是为电网服务,同时也是为互联网产业构建生态服务,各 产业及装置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中将产生巨大的效率提升。


中电联副秘书长许松林认为:“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中,应用先进的传感技术,通过泛在协助、终端IP化网络等方式实现业务数据的全面感知,能打造开放与共享合作的产业生态圈,拓展新型业务,带动产业生态链发展。”


王继业表示,通过能源体系各环节的全面感知,将提高新能源消纳、发电效率,拉动整个设备产业发展,大大提升工商业用户用能效率,加快实现电器和家电制造商节能降耗。


因此,泛在感知对感知终端长寿命、高可靠、高精度、高安全、低功耗等特点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未来新型感知终端将具备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标准化等重要技术特征。”王继业预测。


据了解,中国电科院已在光线传感、电力物联网、感知大数据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如开展了《泛在电力物联网感知技术框架与应用布局》《智能电网用户接口标准体系》研究等。其中,智能感知标准体系规范内容涵盖传感器的基础性指导标准、发电侧/电网侧(输、变、配、用)/客户侧典型场景物联代理和终端的专用标准,以及感知层接入网络协议标准体系。


感知产业市场空间巨大


国网营销部计量处副处长周晖表示,目前已接入的4.8亿支智能电表和4000万个采集终端,是故障抢修、电力交易、客户服务、配网运行、电能质量监测等各项业务的基础数据来源,在支撑广域互联、全息感知、多传感协同等泛在电力物联网感知层建设方面具有技术研发及设备研制的先发优势。


据介绍,现代电力系统在不同环节已实现一定程度的应用布局,在泛在电力物联网理念下,要突破应用技术、布局框架及可靠性、适用性等方面的创新技术,还要在感知的广度、深度、密度、频度、精度等方面提升,确保泛在电力物联网海量数据源的可控可信、可靠获取,同时要提升连接的泛在、实时性并支持海量数据并发、实时、系统的协同计算。


感知的意义在于互联,互联将促进电网技术提升、资源匹配、质量与效率变革、产业生态在线及用户的参与和获得,将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

标签:///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