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能环保 >

如何实现售电量正增长

时间:2017-02-20 14:29:00  来源:国家电网报

如何实现售电量正增长

售电量这东西,就像新闻联播,不是换个台就能解决的。量化时代,量优量足才能挺直腰板指点江山。那如果售电量负增长呢,真惆怅。看看别人家怎样扭转乾坤吧。

2016年10月,在经历了连续30个月的下滑之后,国网甘肃电力售电量增长了1.22%,首次实现由负转正。这其中,不仅有经济回暖、工业产品价格反弹等诸多因素,更与该公司多方协同、多管齐下的有效措施密不可分。这场漂亮的翻身仗是如何打赢的呢?用电市场企稳,电量由负转正的关键招数在哪里?

稳定现有市场——大用户直购电

自2014年4月以来,受企业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低迷等因素影响,甘肃省内各大高载能企业出现大面积减产、停产,甘肃省用电量高速增长时期告一段落。由于高载能企业用电在全省售电市场中举足轻重,如何保持和恢复用电量成为摆在国网甘肃电力面前的一项难题。

面对困境,该公司结合电力体制改革,使出第一招——大用户直购电。相关工作人员积极走访省内大工业客户,充分了解电解铝、铁合金、碳化硅等高载能企业复产意愿,关注工业产品价格变动情况。在走访中,营销人员了解到,中国铝业连城分公司有复产意愿。于是,他们通过多方协调,最终撮合发电企业和中国铝业连城分公司签订了62.1亿千瓦时直购电合同,帮助其降低用电成本,实现早日复产。据了解,2016年全年国网甘肃电力签订大用户直购电合同电量240.16亿千瓦时,有效降低了实体工业企业用电成本,稳定了甘肃省高耗能市场,缓解了售电量下滑的趋势。

挖掘潜在市场——实施电能替代

实施电能替代不只是国网甘肃电力开拓市场、增供促销的重要手段,也是节能减排、降低污染的双赢举措。面对持续下滑的售电市场,该公司以电能替代作为突破口,加大推广力度,为售电量由负转正做出了积极贡献。2016年,该公司完成电能替代电量58.72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替代电量24.8亿千瓦时。

国网甘肃电力立足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一些传统的电能替代项目如热泵、电火锅、电(蓄)制冷等已经形成气候。据统计,2016年,该公司经营范围内新增热泵项目91个,电(蓄)制冷项目133个。同时,电动汽车等新兴替代项目呈现出蓬勃之势,省会兰州已有1条线路25辆电动公交车、500辆电动出租车上线运营。

在推进生产交通领域电能替代的基础上,国网甘肃电力还开展了“电网连万家,共享电气化”主题活动,通过家电促销、存电费送家电等方式,培育居民用电市场,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举办各类宣传活动36次,举办政、企、商大型主题活动34次,累计增加潜力负荷6.9万千瓦。

此外,该公司在新能源替代自备电厂发电和新能源就地消纳工作方面也有所突破。2016年年初,国网甘肃电力推动中铝兰州分公司、玉门石油管理局、金川集团公司等三家企业自备电厂与新能源企业签订替代发电合同,签订合同电量24.8亿千瓦时,较2015年大幅增长50.5%。此外,该公司还深入推进金昌新能源就地消纳工作,通过新能源企业为集中电采暖小区客户供电等方式,累计消纳清洁能源电量1.06亿千瓦时。这些措施一方面消纳了新能源电量,缓解了弃风弃光现象,另一方面促进了电量增长,缓解了经营压力。

抢占新增市场—优化业扩报装

电力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国网甘肃电力主动对接甘肃地方发展规划,积极分析电网供电能力,超前制定电网规划方案,以满足省内各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发展策划部副主任李成学说,“在业扩项目上,我们针对用电需求的紧急程度,会适时打开“配网项目包”方案,尽量压减供电方案的讨论和制定时间,为客户早日达产争取时间。”

同时,该公司加快配网建设速度,最大限度延伸中低压电网,满足用电客户就近报装接电需求。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对重点业扩报装项目建立“绿色通道”,根据投产进度明确时间节点,缩短客户办理时间。健全内部协同机制,上线运行业扩全流程信息公开与实时管控平台,对业扩报装工作实施全过程闭环管控,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优化服务方式,大力推广95598互动网站和手机APP客户端受理业扩报装办电业务,实时发布服务开展情况,接受用户监督,提高服务质量。紧盯重点业扩报装项目,密切关注兰渝铁路、宝兰客专、银西铁路、西北铅锌冶炼厂、中瑞铝业等项目工作进度,确保新增负荷按时投产。2016年,该公司累计新增客户33.30万户,全省新增容量705.87万千瓦。兰渝铁路、瓜州清洁供暖项目11月份如期供电。西北铅锌厂增容工程也在11月份启动。这些项目的建设运行对售电量的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网甘肃电力营销部主任王林信说,在去年三季度国家电网公司营销工作会议上,国网甘肃电力就市场开拓、增供扩销作专题发言。去年11月份,该公司售电量完成66.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5%。12月份售电量同比增长8.68%。售电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

标签:///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