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能环保 >

油气大单助力中英能源合作“黄金”升级

时间:2015-10-23 11:09: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油气大单助力中英能源合作“黄金”升级

在10月21日于伦敦举办的中英工商峰会期间,两项中英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大单引起业内关注。这两项大单的中方合作伙伴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和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简称“华电”),英方的合作伙伴均为世界领先的石油和天然气企业之一BP。两单涉及领域包括页岩气勘探、油品销售合资合作、液化天然气销售与购买等。

中石油与BP共同发力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进一步拓展油品零售业务

据BP最新的能源展望报告显示,到2035年,中国的能源产量将增加47%,能源消费量将增长60%,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中国需要多元化的能源解决方案,以便在满足能源需求的同时,也能有效应对环境、气候变化和社会问题。

页岩气无疑为应对上述挑战带来了一线希望,其开发对中国而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我国拥有大量的页岩气资源,中国拥有大量的页岩气资源。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统计,中国的可开采页岩气储量居世界第一。2012年初,国土资源部完成了中国首次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初步界定了五大区域富含页岩气资源。预计,除了青藏地区外,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134.4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为25万亿立方米。而美国能源部估算的中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为31.4万亿立方米,高于美国18.8万亿立方米。这些数字随着资源评估工作的继续深入还会改变,但无论采用谁的数据,中国的页岩气资源都是非常可观的。我国对页岩气的开发十分重视,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加大开发利用页岩气。然而我国的地质构造决定了储存页岩气的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增加了页岩气开发的困难与成本。

此次中石油与BP的合作将开启中国页岩气勘探与开发的新篇章。根据双方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石油与BP将在页岩气的勘探及开采上进行积极合作,共同开展潜在的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和开发项目。BP在北美有着丰富的页岩气开采经验,此次中石油与其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与经验,将进一步加大我国页岩气开采产量、为中国能源安全提供保障。此外,BP先进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也将促进中国能源的战略变革。

中石油董事长王宜林表示:“中石油与BP集团享有长期伙伴关系,合作领域涉及中国国内及海外。两公司此次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进一步推动双方积极探寻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机会,不断提升合作水平,使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在共同勘探、开发四川盆地页岩气的同时,中石油与BP还拟推进中国国内油品销售合资合作项目,将现有的能源零售领域合资合作拓展到中国更多省份和地区。世纪之初,中石油与BP在广东合资经营加油站,将洋加油站领入了中国市场。

除了国内相关领域的合作,两公司还承诺将在全球油品和液化天然气贸易、碳排放交易等方面探讨合作机会,并在技术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分享经验。

“两家公司在伊拉克鲁迈拉油田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深信,未来BP和中石油将迎来更多的合作机遇。”BP首席执行官戴德立表示,“这一战略伙伴关系不仅体现了两国最大能源公司之间的深化合作,也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与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商业伙伴联系。”

20年的液化天然气供应保障

天然气作为最清洁的化石燃料成为世界能源开发的新宠儿,并被看做是传统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过渡的重要桥梁纽带。根据BP最新的能源展望报告,中国将在在2020年代中期超过俄罗斯成为第二大天然气消费国(仅次于美国)。到2035年,中国对天然气的依存度也将从略低于30%(40亿立方英尺/日)的水平升至超过40%(240亿立方英尺/日)。

此次华电与BP签署了价值高达100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销售与购买协议,将极大地满足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为加强中国能源的多样性,促进中国清洁能源利用进程创造新的里程碑。

根据协议,BP每年将向华电提供最高10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协议将持续20年。BP中国总裁杨恒明表示:“我们始终致力于成为中国值得信赖的能源合作伙伴,为中国多样化能源供给和改善空气质量做出贡献。”

这是继去年BP在李克强总理访英期间与中海油签署的200亿美元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之后,又一笔液化天然气大单。该合同的签署标志着天然气市场向全球互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中国华电董事长李庆奎表示:“中国华电与BP签署的LNG长协合同,既符合两家公司的共同利益,也契合两国能源发展政策。发展低碳清洁的能源产业是中国华电的一贯思路,并把绿色华电发展成世界一流的能源集团。我们期待与BP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合作,积极为能源安全、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是英国在欧盟外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英国是欧盟内第二大对华投资国和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投资目的国。此次中英两国在能源方面达成的系列合作,将有利于推动双方各自能源产业的发展,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能源挑战,与此同时,也为两国确保能源供给多样化与能源安全以及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黄金”升级,开启新篇章。

标签:///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