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策法规 >

2015年鞍钢集团竞争力分析

时间:2016-03-31 14:26:00  来源:卓创资讯

2015年鞍钢集团竞争力分析

以下内容摘自《鞍钢股份2015年年报》

1、技术、装备能力多年来,本公司持续进行技术改造,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主体装备实现了现代化和大型化,主体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鲅鱼圈钢铁分公司工艺装备和技术先进,其拥有的5500mm宽厚板生产线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宽厚板轧机之一,粗轧机组能实现60吨以内钢锭、复合坯和连铸坯一次制成超薄、超宽、超厚产品的全工序生产。公司成功开发了国内第一套工业应用级的冷轧板形测量系统、板形控制系统的研发与工业应用,并将“冷轧机板形控制系统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与工业应用”技术注册了技术商标“AnShaper”。它打破了国外对冷轧板形控制系统的长期技术垄断,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工业应用级全套冷轧带钢板形控制技术的国家。公司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油船货油舱用耐腐蚀钢板工业生产技术”等3项课题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验收。该项目使钢板的耐腐蚀指标较传统钢板提高5倍以上,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凸显了公司在船舶和海洋工程用钢研发领域的独特优势和竞争实力。

2、产品研发能力产品种类、规格比较齐全,汽车板、家电板、集装箱板等产品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可稳定生产用于汽车外覆盖件的高等级表面冷轧及镀锌汽车钢板,广泛应用于国内自主及合资品牌。铁路用钢、集装箱用钢板和造船板保持着“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高铁用钢轨、冷镦用碳素钢热轧盘条、8.8级冷镦用含硼钢热轧盘条、大容积气瓶用无缝钢管(冷拔)、低温用无缝钢管(热轧)、管线管(热轧无缝钢管)、套管和油管(热轧无缝钢管)、冷作模具用热轧扁钢、冷作模具用热轧圆钢、冷作模具用锻制圆钢、汽轮机叶片用锻制圆钢、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冷加工)、汽车结构用热轧钢板和钢带、汽车大梁用热轧钢带、汽车车轮用热轧钢带获得2015年中国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

2015,公司发挥自主创新优势,加快新产品领先独有和战略产品的研发步伐,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1)汽车用钢公司开发出以双相钢、相变诱导塑性钢为代表的先进高强钢系列产品,以烘烤硬化钢、低合金高强钢为代表的传统高强钢系列产品,以O5板为代表的高级表面用钢系列产品,以St16为代表的深冲钢系列产品,批量供应客户。在此基础上,公司研制开发出以TWIP钢、QP钢为代表的新一代汽车用钢,正在推向市场。

(2)核电及Ni系列用钢公司实现国内独家生产核一级产品核岛支撑用15MnNi钢;独家完成并通过核一级设备稳压器封头及筒体用钢16MND5评定,成功实现批量供货,替代进口。Ni系钢开发取得跨越式发展,5Ni钢实现国内独家国产化批量供货,质量控制达到6σ水平,为LEG船整体设计、建造及整船出口实现全部国产化做出支撑。9Ni钢成为国内首家集生产、制造、预制加工、消磁处理等全链条供货企业。

(3)船体及海洋工程用钢率先在国内完成了TMCP特厚高强度、超高强度船体及海洋工程用钢的开发与认证,生产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率先在国内通过了海洋工程用钢最高级别FQ70的认证。实现了国内首次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破冰船用钢独家供货。

(4)高速列车用钢

率先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速列车转向架用钢采购技术条件,实现了高速列车转向架用钢国产化先期试验应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及核心的产品,到目前为止,鞍钢是高速列车转向架制造用钢唯一供货商。

(5)取向硅钢通过装备功能升级改造和工艺技术开发,公司常规取向硅钢产品实现了升级换代、高硅取向硅钢(Fe-6.5wt.%Si)制备技术完成了储备:以高磁感取向硅钢产品替代普通磁感取向硅钢产品,高磁感取向硅钢30规格产品全牌号实现了批量稳定生产、27和23规格产品实现小批量生产;国内首次实现了高硅取向硅钢(Fe-6.5wt.%Si)冶炼和连铸的工业化生产。

(6)管线钢成功开发出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完成千吨批量试制供货,产品通过西安管材所检验评审和中石油、中钢协鉴定,使公司成为国内仅有的两家具备该产品供货能力的钢企之一,公司在宽厚规格管线钢研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7)铁路用钢轨公司生产的百米60Kg/mU75V和75米定尺75Kg/mU77MnCr在线热处理钢轨通过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组织专家技术评审,2015年10月份完成近万吨全长淬火轨试铺。全长淬火轨在线热处理技术具有工艺成熟,质量非常稳定的特点,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3、专利技术

2015年,本公司共申请发明专利694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呈递增态势,专利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产品优化与开发、工艺技术领域继续保持强劲的研发势头,具备较强的专利技术核心竞争力。

标签:///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