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动态 >

钢材出口贸易摩擦不断:原因及展望

时间:2016-10-29 11:36:00  来源:MRI

钢材出口贸易摩擦不断:原因及展望

随着我国钢材的大量出口,近年来遭遇到的钢材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根据的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国钢材出口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高达41起,比2014年的29起增长了41%,而在2010年仅11起。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今年钢材贸易的国际环境不会比往年好,只会更差,到2016年8月5日为止,我国钢材出口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已经达到了26起(本统计以调查的发起作为标准,做出初裁、终裁,或延续之前救济方案的不计算在内)。那么,我国钢材所面临的各类贸易摩擦,究竟有哪些原因?今后又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走势?笔者试回答这两个问题。

本文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是背景,简介了我国钢铁产业与国外钢铁产业发展的不同路径,钢材出口与内需的关系,以及当前我国钢材出口与贸易摩擦的地理分布;第三部分是成因,对我国钢材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做了分析,本文主要讨论的原因有三个,分别是全球性的钢铁产能过剩、保护本国钢铁产业以及钢材本身极强的可替代性;最后一部分是展望,对未来我国钢材出口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钢材出口贸易摩擦频发的背景

(一)、国内外钢铁产业发展的不同路径

钢铁产业发轫于欧美,经历了接近两百年的发展后,也最早在欧美地区进入成熟和衰退期。自上世界七八十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的钢铁产业,就已经开始了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的过程。以美国为例,在1980年的时候,其粗钢产量高达1.01亿吨,到2015年的时候降至0.788亿吨,产量下降了22.3%。美国占世界粗钢产量的比例也相应的出现大幅度的下降,1998年的时候尚有14.18%的比例,2015年时仅剩4.86%。欧盟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历程,1998年的时候,欧盟28国粗钢产量合计1.9亿吨,到2015年的时候下降为1.66亿吨,产量下降了12.6%,占世界粗钢产量的比例也相应的从24.58%下降到10.25%(按照统计时的口径,英国仍计算在内)。

图1:美国粗钢年产量及世界占比发展趋势

图2:欧盟28国粗钢产量及世界占比发展趋势

我国的钢铁工业起步很晚,但发展很快。因经济结构、发展战略等多方面的不同,我国的钢铁产业发展路径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大不相同。在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去产能的时候,我国的现代钢铁产业才刚刚起步,以今天所达到的规模来看,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过程。自改革开放起,我国的钢材生产就处于一路上扬的态势,现如今已经占到了世界产量的一半之多。1990年,中国粗钢产量为6724万吨,占全球钢铁产量(7.3亿吨)的比重大约为9%,到了2015年年的时候,全球16亿吨粗钢产量中的一半来自中国。2016年6月,中国的粗钢占全球产量的比例为51.19%,而同期欧盟占10.15%,另外几个钢铁大国日本、印度、美国分别占6.45%、5.74%、5.03%。

图3:我国与欧美的粗钢年产量对比

图4:2016年6月份各国粗钢产量占比

(二)、国内需求与钢材出口

我国钢材生产的首要目的是满足国内的需求,出口则是供大于求的局面出现后,钢企为求盈利自发行动的结果。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旺盛的需求,支撑了国内钢材产能的持续增加。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求的变动比供给更频繁,幅度也更大,而供给想要实现调整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存在着相当的滞后。因此,当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需求达到瓶颈,或者经济波动、下游需求疲软的时候,国内的钢材产出就需要寻找新的出路,这个时候出口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解决方式。

这个逻辑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实极为匹配。中国的粗钢产量在1995-2005年间从0.95亿吨增加到3.56亿吨,增幅达275%,而同期的钢材出口基本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未曾超越6%的水平。若将经济发展水平视为对钢材需求的替代指标,比如从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和二产增加值指数的走势来判断,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段时间内的新增钢产均被旺盛的需求所消化。但在2006年中国钢材进出口格局发生历史性变化,我国结束了自建国以来的钢材净进口国地位,开始成为钢材的净出口国家,此后的钢铁贸易每年均保持顺差。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国内钢材产能超出国内需求的开始,自此以后,钢材的出口就与国内的需求出现了背离,表现出现明显的独立性。特别是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在国内需求失去之前那样强劲增速的情况下,钢铁的产能还在不断增加,过剩的产能不得不靠对外出口加以化解,钢材出口始终处于上升的趋势。

图5:我国粗钢产量与出口占比走势

图6:我国经济发展与钢材出口占比的背离

(三)、钢材贸易摩擦的地理分布

不能否认,我国的钢铁出口确实数量很大。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出口国,2015年,中国钢铁出口达1.1亿吨,远超2014年的9130万吨,占全球钢铁出口的24%。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钢铁5712万吨,同比增加472万吨,增长9%,连续7年同比上涨,并创下同期最高历史记录。但我国的钢材出口主要集中亚洲地区。以今年上半年为例,亚洲地区总计消化了我国钢材出口量的61.08%。以国别计算,韩国是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共有12.46%的钢材出口至韩国,越南的占比仅次于韩国,达到了11.13%,印度、菲律宾、印尼等国也是重要的出口目的地。欧美地区占比并不大,欧盟28国占比5.94%,中国对美国的钢材出口更是只有57万吨,只占出口总量的0.99%。

但我国目前所遭遇的钢材贸易摩擦,与我国钢材出口的地域分并不一致。以今年上半年为例,作为我国的钢材出口第一目的地的韩国并没有针对我国的钢材进口调查,而在我国出口中占比极低的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则发起了多起反倾销调查。同期我国对越南、泰国等国出口量极多,但并没有受到同样比例的反倾销调查。所以说,中国并不是因为出口太多才受到了反倾销制裁。

图7:2016年上半年中国钢材出口的区域分布

图8:上半年主要反倾销发起国钢铁生产与出口

二、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分析

弱才需要保护。单纯从经济角度考虑,所有采取了进口限制措施的国家,均因为本国产业的竞争力不足。笔者提出,当前针对钢材的各种贸易摩擦也是因为钢铁产业的弱,具体在三个维度。一是全球的维度,钢铁产业的产能过剩、供求不平衡是世界性问题,令全球钢铁产业的发展陷入困弱的局面;二是国家的维度,具体分析又有两个不同的情况,一是发达国家的钢铁产业步入衰退期之弱,另一个是发展中国家的钢铁产业还在尚未成熟、仍在建设中之弱;三是钢铁产品的维度,同型号的钢铁基本性能相同,这意味着任一国家钢铁产品均可以很容易的被另一国的同类型产品所替代,这是钢铁产品的竞价之弱。

保护的代价低才敢于保护。目前其他国家的钢铁产业集中度都非常高,而涉及的下游产业众多,在限制了他国钢材进口后,本国钢铁产业获益,而下游产业则要承担相应的成本。这样一来就相当于,多个下游产业对钢铁行业进行补贴,帮助其摆脱困境,保护的成本对各方来说都可以接受。

(一)、全球钢铁供给过剩

钢铁产业的产能过剩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发生的根源在于产能的快速增加,需求的突然下降,并且至今仍无起色。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世界钢铁行业创造了持续的强劲需求,随之而来的是产能的大量供给。但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钢材需求一蹶不振,导致了供求的不平衡,此消彼长之下,带来了巨大的产能过剩。根据OECD钢铁委员会的估计,从2000年2014年,全球的粗钢产能翻了一番还多,2015年的钢铁产能达到了23.7亿吨,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年还有增加的可能,到2017年有望增加到24.2亿吨,2018年的时候可能还会再增加0.47亿吨的产能。而在2015年的时候,全球的钢铁供给就已经比需求过剩了大约7亿吨。

过剩产能就是当前市场需求无法消化的产能,从这个角度理解近20年来的钢铁产业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对钢材需求的增加,是本世纪以来钢铁产能不断增加的直接原因,而对钢材需求的下降,则是本轮产能过剩的直接原因。钢材需求的变动,最显著的体现是钢铁表观消费的下降。2008年的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钢铁行业的需求格局,亚洲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实现了迅速的恢复,并再度增长,而欧美老牌发达国家则是一蹶不振,至今未能恢复。这意味着需求端的大幅度萎缩,而短时间内产能是无法做出调整的,由此形成过剩产能。

全球性的产能过剩首先表现在开工率低位。以美国为例,AISI(AmericanIron&SteelInstitutes)的统计数据显示,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产能利用率已多年维持低位。2016年以来出现了复苏迹象,但粗钢产能利用率也只维持在72%左右,2015年更是低至70.86%,仅比全球的69.7%略高。世界范围内,根据OECD的估计,2015年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仅有67.5%,比2014年的70.9%相比,下降了3.4个百分点。Coface今年4月份发布的报告也称,目前全球33.8%的生产线处于停产状态。

产能过剩还表现在钢材价格的一路走低。最基本的一个经济学常识就是,在不考虑其他的情况下,当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产品的价格总是会下降的。根据的统计,国际钢铁价格经历了一个近于倒“V”字形的走势,顶点位于爆发金融危机的2008年。在2008年的时候,周度全球钢铁价格指数达到了314.04的历史最高点,而到了2016年的8月5日,该指数只有147.9,尚不及2008年数值的一半,由此可见全球钢铁产能过剩之严重,供给远大于需求。

图9:全球粗钢产能月度利用率

图10:全球钢材价格变化趋势

需求的疲弱,导致了钢铁产业目前世界性范围内的举步维艰。事实上,根据Coface的分析,若将世界经济产业划分为94类,钢铁产业的盈利排名第90,并且身陷债务困境之中。中国有价格优势的钢材产品出口,则进一步恶化了他国钢铁产业的生存环境。面临如此困境,为了保证本国的钢铁产业有良好的生存环境,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泛滥也就可以理解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美成为了对中国钢材进口采取反倾销等贸易保住主义措施的急先锋。

(二)、分国别的原因分析

弱才需要保护,对于拥有强大的钢铁工业国家来说,本国的钢铁出口很具有竞争力,只需要公平竞争的环境,而不会为了保护本国钢铁工业,去采取种种限制措施。对于主要的反倾销调查发起国,可以分为两类来看。一类是发达国家,本身也有成熟的钢铁工业的国家,出于维护经济稳定、保证民众就业等原因,需要保护本国钢铁产业,从而采取种种保护主义措施,这以欧美为代表。另一类是发展中国家,希望建立本国的钢铁工业的国家,从而对进口钢材采取种种限制措施,这以越南、印度、马来西亚等国为代表。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更好的说明,种种反倾销调查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我国对该国的钢材出口量太大而引起的。

2.1、发达国家保护已经步入衰退期的钢铁产业

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贸易保护一般是为了保护成熟的钢铁产业。一方面,每当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上升时,政治家和工会领袖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将此归罪于来自外国的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竞争,纷纷主张以限制进口来保障本国工业的生产和就业,这已是常态。另一方面,经过长期的发展,西方国家的钢铁产业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均已具备了强大的影响力,西方各国的钢铁产业几乎都有专业的游说团队,还有直接资助政治候选人的活动。此外,钢铁产业本身在国民经济中就很重要,政府决策不得不考虑到它们的利益。仅以就业而论,AISI的数据显示,美国的钢铁产业在美国本土雇佣了约14.2万人,直接或间接的支撑了大约一百万美国的就业。所以说,当钢铁产业陷于困境的时候,政府一定会设法助其脱困。

欧美的钢铁产业疲弱,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需求在金融危机后的不断下降,再也没有恢复到原先的水平。美国的人均粗钢表观消费总量从2006年的448.5公斤,下降到2014年的380.7公斤,降幅达15.1%;同期的欧盟28国则是从419.8公斤下降到321.2公斤,降幅达23.5%。在需求萎缩的同时,他国钢材进口还在抢占市场份额。进口钢材数量与本国的粗钢产量比一直维持在很高的水平,2000年以来这一数字的均值为34.81%,这令美国的本土钢铁企业深感不安。尽管美国并不是中国最大的钢材出口目的地,但作为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中国仍成为了他们的重点攻击对象。

图11:美国钢材进口情况

图12:欧美的钢材表观消费量变动趋势

2.2、发展中国家保护尚未成长起来的钢铁产业

对于目前还没有成熟钢铁产业,但有着发展钢铁工业计划的国家而言,发起反倾销更多出于为尚显弱小的钢铁产业提供保护,为本国钢铁产业提供市场空间。亚洲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钢材需求并未萎缩,相反,表观消费具有大幅度的提高。比如印尼,在2002年的钢材表观消费485.9万吨,到2014年就达到1289.8万吨,增长了165.4%;同期的越南则是从448.9万吨增长到1444.1万吨,增长了221.6%。其他的国家,如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等也有96.1%、73.5%和42.7%的增幅。这些国家的用钢需求较为强劲,但国产钢铁难以满足自身需求,此时采取反倾销措施只是为了为本国尚不发达的钢铁产业留出生存空间。

图13:东南亚若干国家的钢材表观消费量

图14:印度与越南的钢铁产业发展计划

印度在当前全球钢铁产能过剩、行业低迷的情况下,仍在推行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2015年全球粗钢产量下降2.8%的情况下,印度仍能逆势增长2.6%,成为全球前15大产钢国中唯一增长的国家。目前印度的钢铁产量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三大产钢国。印度钢铁部在今年5月13日发布了新的目标:要在接下来的几年内赶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钢铁生产国。印度的远期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3亿吨的产能,而在2015年印度的产量只有0.89亿吨,产能约1.1亿吨,这一目标产能是当前的三倍,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十年内,印度的钢铁产能要保持着接近10%的复合增长率。

越南也是如此,早在2007年的时候,越南就提出了《钢铁工业战略发展规划2007-2015》,计划2025年生产生铁1000万~1200万吨,钢坯1200万~1500万吨,成品钢材1900万~2200万吨。除满足自给外,越南政府甚至在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后将出口量扩大到120万~150万吨。但越南2015年的粗钢产量只有610万吨,要想实现这一规划的目标,在接下来的十年内,越南的钢铁产能要保持12%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因此,这类国家更有动力去保护本国的钢铁工业,对外国的钢材进口采取限制措施,以实现本国的钢铁工业发展目标。

(三)、钢材可替代性极强,下游产业众多,可有效实现成本转移

钢材的同质性决定了,不同国家间的钢铁产品几乎完全的可替代性。世界范围内同型号的钢材基本上都是同质的,可替代性很强,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差别并不大,因此驱逐了外国的钢材后,就可以为本国的钢铁产业留出市场空间。中国的钢铁也并不是不可替代的,只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而已,而且中国钢材的价格较低,即使是通过反倾销等手段,迫使一部分中国钢材退出本国市场,也不会产生太大的损失,只不过是让本国钢铁产品的使用者承担了这一部分损失。

钢铁产业本身集中度高,下游产业众多,可以有效的实现限制进口的代价转移。阻止物美价廉的中国钢材产品进口,提高了国产钢材的市场占有率,也抬高了市场价格,这样实际上是将压力转移到了下游产业身上。从钢铁使用者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建筑、汽车、机械设备制造等等,但是相比较于钢铁产业,这些下游产业的数量较多,而且各自利益诉求难以统一。因此他们就难以联合发声,对于政府钢铁进出口政策的影响力比不上钢铁产业,可以相对统一的以同一个口径发声。另一方面,这也相当于将某一固定数量的损失交由更多的市场主体承担,造成了事实上的以下游产业补贴本国钢铁产业的情况。以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是将钢铁产业的负担转移到了各个下游产业身上,因为涉及的产业众多,本来钢铁产业的困境就这样被其他产业分散承担,这样一来在推行进口限制的时候,能够遇到的阻力也比较小。

限制他国钢材进口对下游产业的成本影响也并不明显。以美国为例,其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CR4高达51%,也就是说前4大钢铁企业的产量占全国产量的一半多。而其下游产业包括了至少7个行业,把一个产业的负担转移到多个产业自然容易消化。更何况,对于下游产业而言,生产要素之间是可以替代的。也就是说在钢材价格上升的时候,可以通过以其他原材料替代钢材的方式,减少钢材使用,从而实现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对欧洲来说更是如此,其钢铁产业的CR4达到了90%以上,因此发起针对他国钢材进口的各类调查也非常之多。因此,各个下游产业因钢材进口限制所增加的成本并不是很大,也可以向其他原材料上进一步的转移,成本增加的冲击并不明显,因此也缺乏对钢铁产业对抗的动力。

图15:世界各国钢铁产业集中度比较

图16:美国各钢铁下游产业钢材消耗占比

三、钢材出口展望:摩擦持续,区域集中,数量减少

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只要全球经济无法摆脱低迷、钢材产能过剩得不到解决,整个钢材的国际贸易环境就会持续目前摩擦不断的情况。为钢材寻求出路的过程中,为规避贸易风险,更多的出口将向钢材需求强于全球平均水准的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地区集中。目前我国推行的“一带一路”战略中,基建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如果顺利推行的话,可以有效的带动钢材出口。当前中央政府显示出日益坚决的去产能决心,如果能够完成既定的去产能目标,将会有效的实现国内的供需平衡,减少对外出口。

(一)、钢材出口的区域更加集中

世界经济的低迷,意味着需求的低迷,只要需求低迷,钢铁产业的产能过剩就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今年以来只有美国的经济表现较为亮眼,欧盟随着英国退欧,原有的经济疲态加剧,政治上的风险开始堆积,日本的经济在推出了各种刺激政策后,也仍表现未见起色。IMF认为,英国退欧的影响并未完全得到体现,该事件加剧了全球宏观经济复苏已有的困难,因而他们对2017年的经济预期下调了0.1个百分点。尽管分国别以及时间段有所起伏,总体上各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PMI在长期内走势并不乐观,考虑到钢材和制造业之间的紧密关系,这一点更直接的表明了对钢材需求的走弱。

在需求端低迷的情况下,钢材市场的平衡只能通过供给端的自行调整实现,但这一点也难以实现。一方面,各钢铁大国在去产能的过程中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极易陷入“囚徒困境”之中。目前铁矿石的价格也一路走低,大幅度降低了各国钢企的生产成本,使得即使在钢材价格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也有机会实现盈利。如此一来,如果有部分产能被去掉,剩下的钢企还能够获得更大的话语权,由此陷入了等待他国去产能而自己却百般推诿的情况,最终的结果是产能极难被去除。另一方面,计划振兴本国钢铁工业的国家,如印度、越南等,更不会主动减少产能。

全球需求不振,去产能之路困难重重,可以预见的是,钢材的国际贸易摩擦仍会愈演愈烈。这一情况能够出现反转的两个可能,一是全球经济的复试,这个短期内无法实现;另一个是有部分产能无法在当前不景气的环境下生产,被迫退出市场,实现产能的减少。后者到来的时间可能比前者更早。西方国家采取的限制钢材进口的措施,已经使中国对它们的出口大幅降低,未来还会进一步降低。

图17:主要经济体PMI

图18:铁矿石价格走势

但全球的钢铁需求低迷中也有亮点,前面笔者已经分析过,东南亚国家,特别是越南、印度、马来西亚等国的钢材需求仍然强劲。尽管越南和印度等国意图推行大规模的钢铁工业建设计划,但目前全球需求的疲弱、钢价的低迷并不能为这些国家提供很好的国际环境。至少越南的完成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印度的钢铁产业发展计划也有待观察,这些国家国内的钢铁产出并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东南亚国家的钢材需求仍然在全球范围内一枝独秀,加之地缘上的优势,我国的出口也会更多的集中于此。而频繁祭出反倾销调查的欧美国家,我国对其出口将进一步减少。

(二)、“一带一路”战略或将推动钢材出口新市场的开拓

“一带一路”战略的目的是通过基础设施(交通、能源、通信)的互联互通,来带动贸易的繁荣和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在这一过程中,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钢材需求可以被创造出来。首先是直接的钢材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大部分国家的钢铁产能较低,钢材净进口国占70%以上,是我国钢材出口的重要目标市场。其次是基建带来的钢材需求。一般而言,每亿元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大约能够拉动钢材需求0.33万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交通的建设。据测算,2015-2019年“一带一路”核心国家的累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约为3.26万亿美元,这将会耗费大量的钢材,创造出巨大的钢材需求。

事实上,“一带一路”上可开发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笔者的统计发现,除了越南、印尼等国已经是我国主要的钢材出口国,其他国家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特别是中亚五国、阿富汗、俄罗斯等国,在地缘上与我国非常接近,但是占我国的出口比非常之低,像吉尔吉斯斯坦只有0.04%。乐观的估计,“一带一路”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将会持续推进,这会释放不小的钢材需求,对中国钢材出口形成利好。

图19:一带一路示意图

图20:对涉及若干国家的钢材出口量

自2015年初推出“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以来,对钢材的拉动作用明显。即使印度对中国发起了多起反倾销调查,中国2016年上半年对其出口仍同比有小幅增长,对印尼和越南也是如此,并且增幅超过40%,对土耳其、塔吉克斯坦、伊朗等国的出口同比增幅分别为23.9%、12.2%和7.1%。这些国家的基数都比较大尚能取得如此成绩,确实不容易。

当然,“一带一路”上涉及的国家众多,地缘政治又非常复杂,并不能保证对所有相关国家均能够获得同样耀眼的成绩。我们只能说,总体上“一带一路”战略是有助于我国钢铁产业走出去的。

(三)、国内去产能或将带来钢材出口量的减少

对于钢铁产商而言,钢材要么用于国内消费,要么用于出口,二者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从这个简单的逻辑出发,我们可以分析去产能对于出口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国内钢材价格与钢材的对外出口存在着反向关系,并且出口量的变化略滞后于价格的变化。尽管这一关系并不是严格相关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效的。国内钢材价格上升的时候,钢企会选择将更多的产品放在国内出售,反之则会选择出口。因此当前去产能措施会减少供给,也为资金的炒作提供了话题,国内钢价开始回升,相对应的,钢材出口开始减少。逻辑链条为:去产能——国内钢材供应减少预期升温——国内钢材价格上升(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更多钢材用于满足国内需求(特别是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钢材贸易摩擦的情况下)。

特别是在当前钢铁业“去产能”不断推进的情况下,钢材的产量下降会让更大比例的钢材用于国内消费。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去产能的目标是,用5年时间再压缩粗钢产能1-1.5亿吨。目前的尴尬在于,去产能的进展并不顺利,6月份的钢材日均产量又创同期历史新高。7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冯飞指出,今年钢铁行业去产能目标任务是压减粗钢产能4500万吨左右,但上半年钢铁行业去产能1300多万吨,目标任务完成率不到30%。于是从上而下的压缩产能不断加码,环保督察等手段纷纷登场,各省的任务分解考核也趋严,力图将产能控制住。受此刺激,国内钢材价格自5月份起又开始回升,Myspic周度价格指数由5月份的2538.5上升到2697.48,出现了6.3%的上升。相对应的从6月到7月,我国的钢材出口量也出现了小幅下降。

第一部分笔者已经讨论过,我国钢铁产业在建立之初就是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要任务。随着去产能的推进,更多的钢材将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近10年来,我国钢材出口的绝对数量比较大,但是占我国钢材总产出的比例并不高,2015年我国出口钢材1.12亿吨,尽管同比增长19.9%,但与同期8.04亿吨的粗钢产量相比规模确实不大。目前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钢材消费市场,去年粗钢的表观消费量为7.04亿吨,占全球总量的43.2%,今后的绝大部分钢材产出仍将在国内消化。按照目前中央所展示出来的决心,接下来的几年内都会持续推进去产能的任务,随着产量的减少,更大比例的钢材将会用于满足国内消费,出口占比将会出现下降的情况。

图21:钢材出口量与价格走势关系

图22:中国钢材表观消费与钢材产量对比

标签:///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