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能环保 >

多省售电侧改革以园区为突破口

时间:2017-08-25 11:28:00  来源:能见APP

多省售电侧改革以园区为突破口

河南、湖南、重庆、甘肃、江西、福建等多个省份,都将工业园区作为省内售电侧改革的试验田。园区有相对明确的界限,有独立的政府职能单位,售电量和用户相对稳定,更有利于开展改革试点。


新一轮电改以来,包括河南、湖南、重庆、甘肃、江西、福建等多个省份,不约而同的将工业园区作为省内售电侧改革的试验田和突破口。


“ 园区有相对明确的界限,有独立的政府职能单位,售电量和用户相对稳定,更有利于开展改革试点。” 国电山西一位业内人士说道。


一、河南


河南省发改委日前发布了《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售电服务全覆盖工作的通知》,要求强化售电公司服务属性,推进产业聚集区、园区电力用户售电服务全覆盖。


推进产业集聚区售电服务工作全覆盖。放开产业集聚区售电服务市场河南这次加大了对售电公司的支持力度,尤其是聚集区内拥有分布式电源或微网系统的企业,可在营业范围增项电力销售业务,或委托售电服务公司,参与电力交易,同时为了防范园区管委会限制、指定售电公司等不公平状况出现,鼓励开展充分合理竞争,产业集聚区不得对售电服务公司进入园区开展售电服务设置门槛。


随着电力用户进入限制未来进一步放开,最终实现园区内用户资源全部参加电力交易,同时鼓励电力用户“打捆”参与市场交易,向发电企业直接购买电力电量。


二、湖南


根据湖南省《湖南省电力体制改革综合方案》要求,湖南将:积极开展园区售电试点。放开所有符合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售电业务。配售电公司可采取向发电企业协商购电、通过集中市场购电、向其他售电商购电等多种方式从事购电业务,向电力用户或其他售电商出售电能,符合条件的还可向用户提供合同能源管理、综合节能、需求响应、用户受电外部工程、用电设备维护和用电咨询等电力需求侧增值服务。向所有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放开配售电业务,形成市场竞争。


三、江西


江西省发布《江西省能源局关于请组织做好园区企业直接交易下一阶段有关工作的函》,确定本省售电侧改革暂以园区企业为主,电力用户标准为:符合准入条件的园区企业自愿进入市场,可由园区管委会统一组织向售电公司购电,或者由园区电力用户自主委托一家售电公司购电。


各地园区管委会在组织园区企业和售电公司开展委托代理交易时,不能“大包大揽”,更不得通过强制指令等方式剥夺园区企业的自主选择权。售电公司在与园区企业约定服务费时,不得随意扭曲市场价格。各发电集团的售电公司应严格行业自律,不得用所谓“零服务费”承诺在市场化初期进行恶性竞争,今年售电公司服务费原则上要按不高于价差电费的25%(不含税)收取。


7月江西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开展了省内首批园区企业委托售电公司与发电企业双标交易。12家发电企业和20家售电公司达成交易33.02亿千瓦时。


四、甘肃省


甘肃省在《甘肃省电力体制改革试点方案》中指出,甘肃将以园区售电为突破口,有序推进全省售电侧改革工作。 以园区型售电区域作为突破口,安排兰州新区、平凉工业园区、酒泉瓜州资源 综合利用产业园区 3个园区作为我省第一批售电侧专项改革试 点单位,有序推进全省售电侧专项改革试点工作。


园区售电公司捷足先登。甘肃平凉工业园区依托平凉泓源工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改革,园区成为全省最早获批开展售电侧改革的试点单位。同时抢抓电力体制改革的历史机遇,成立平凉泓源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在2017年电力直接交易中完成年度交易电量1.1亿千瓦时,为实体企业降底用电成本300万元左右。


五、福建


福建下半年率先开展园区内购售电业务。福建省在7月中旬发布的《福建省售电侧改革试点区域选取办法(试行)》中表示:


稳妥开展若干工业园区购售电业务改革试点。在省里确定的市场交易电量总量内切块安排部分电量,用于鼓励工业园区中小用户委托售电公司开展购售电服务,放开用户购电选择权,培育售电公司,完善市场交易机制。


购售电业务改革试点园区售电公司开展购售电服务的电量总量,原则上不突破年度安排的电量总量。


试点工业园区符合条件的大工业用户也可直接参与大用户电力直接交易。


2018-2020年,在总结试点园区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电力市场建设情况,适时分批次按本办法增加试点园区数量,逐步扩大售电侧改革试点范围。条件成熟后,必要时选择部分县(市、区)乃至个别设区市进行行政区域试点。试点工作由省发改委商省经信委研究确定。


六、重庆


重庆市规定市级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参与售电改革。重庆提出“扩大全市市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全部纳入售电侧改革试点范围,不再区分存量和增量用户。”这一举措取消了人为对电改设定的限制,售电改革试点范围由小及大,试点工业园区用户是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将电改红利在更大范围内扩散。

标签:///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