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点评论 >

看!这24家钢企是这样控制成本的

时间:2016-11-25 14:13:00  来源:中国冶金报社

看!这24家钢企是这样控制成本的

受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等级、设备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钢企的成本数据表现存在较大差异,完全成本的绝对数值与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能力并非绝对对应,但仍有一定规律可循。

从完全成本构成看,原燃料成本占据绝对占比(71.88%),其他制造成本、折旧成本、人工成本等位列其次,最后是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

原燃料成本方面,铁矿石自给率对钢企原燃料成本的影响在减弱,甚至反成拖累,而在成本制胜的背景下,区域位置影响的物流成本成为钢企原燃料成本分化的重要因素,优化物流成本成为钢企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折旧成本方面,杭钢股份、柳钢股份、沙钢股份和河钢股份吨钢折旧最低,而宝钢股份、太钢不锈、包钢股份和重庆钢铁折旧成本最高,此外,包钢股份、首钢股份等存在大额转固情况,将对其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形成压力。

人员负担、生产效率以及职工薪酬水平是影响企业人工成本的重要因素,安阳钢铁、酒钢宏兴、柳钢股份等人工成本最低,而重庆钢铁、包钢股份、杭钢股份等人工成本最高。

不同企业的区位、管理水平和债务规模差异是影响其期间费用的主要因素,受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高企拖累,重庆钢铁吨钢期间费用位居行业第一位,酒钢宏兴、太钢不锈、华菱钢铁和武钢股份位列其次,而得益于良好的期费控制能力,三钢闽光、沙钢股份、杭钢股份等吨钢期间费用成本较低。

吨钢毛利润这一相对指标是企业盈利能力与成本控制能力的较好体现。宝钢股份、太钢不锈、河钢股份、鞍钢股份和沙钢股份吨钢毛利润处于样本较好水平;而重庆钢铁、包钢股份、*ST韶钢、杭钢股份、*ST八钢吨钢毛利润处于样本较差水平,且吨钢毛利润亏损均超过200元/吨,重庆钢铁和包钢股份更是分别高达608.08元/吨和429.57元/吨。

吨钢经营性业务利润与吨钢毛利润的差别则体现企业期间费用控制能力对其自身盈利的影响,其中,华菱钢铁、酒钢宏兴、山钢钢铁、南钢股份和太钢不锈等期费控制能力较差,拖累其经营性业务利润,而三钢闽光、马钢股份、柳钢股份、沙钢股份、新钢股份、杭钢股份等期费控制能力较强,助力其盈利能力提升。

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行业景气度不断下滑。2015年,钢铁行业供需格局继续恶化,钢价呈现单边大幅下跌,全年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下降31.18%,行业亏损严重(亏损面50.5%,亏损金额645.34亿元)。2016年以来,受房地产等需求回暖、投机及去产能市场预期等因素影响,钢材价格整体呈现上涨趋势(10月底,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较年初上涨37.77%),但震荡明显,前三季度得益于钢价回升、微弱的“钢强矿弱”,钢企盈利同比改善,披露三季报的32家上市钢企合计实现净利润89.05亿元,企业盈利面高达84.38%。但整体看,钢铁行业供需格局未有明显改善,行业盈利依旧承压。

在钢铁行业景气度低迷的背景下,钢铁企业的经营压力加大,成本费用控制能力成为影响企业分化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4家境内上市的普碳钢生产企业为样本,根据其2015年年报披露数据计算相关成本、盈利数据,并简析影响其成本及盈利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

一样本钢企成本分析

从会计角度来看,钢铁企业完全生产成本可分为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其中制造成本中包含了原材料(铁矿石、合金、废钢等)、燃料动力(煤炭、电力等)、人工成本及折旧,期间费用则包含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下文我们将通过对样本钢铁企业完全成本的梳理及拆解分析,以了解各钢铁企业的成本控制情况。

完全成本构成方面,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占比分别为91.65%和8.35%(样本中位数),而细分来看,原燃料成本是成本中的绝对大头,占比达71.88%,其他制造成本、折旧成本、人工成本等位列其次,最后是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

完全成本对比方面,样本钢企完全成本的中位数为2,654.83元/吨,其中太钢不锈、宝钢股份和重庆钢铁位居成本前三位,成本均超过3,500元/吨,而河钢股份、三钢闽光和新兴铸管完全成本较低,约2,000元/吨水平。但需关注的是,影响钢铁企业成本的因素诸多,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等级、设备技术水平等因素均使得钢企的成本数据表现存在较大差异,完全成本的绝对数值与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能力并非绝对对应,例如太钢不锈2015年完全成本4,957元/吨,位居行业第一位,主要因其钢铁产品中有部分不锈钢产量(公司2015年粗钢产量1,026万吨,其中不锈钢产量402万吨,不锈钢生产因镍铬等原材料成本较高整体生产成本高企),扣除不锈钢部分,太钢不锈普碳钢部分生产成本仅1,682元/吨,完全成本仅约2,000元/吨,酒钢宏兴等亦如此。但剔除上述因素影响,大部分普碳钢生产企业的成本数据还具有一定对比性,接下来本文将通过对完全成本的拆解分析来探析影响钢企成本差异的因素。

1、吨钢制造成本

从制造成本构成来看,原燃料成本、其他制造成本、折旧成本和人工成本占比分别为82.06%、7.26%、6.14%和4.54%,从制造成本表现来看,样本中位数为2,365.10元/吨,其中太钢不锈、宝钢股份、包钢股份、杭钢股份、本钢板材、山东钢铁、武钢股份七家均高于3,000元/吨,以上七家企业同时也位居完全成本最高的前八位;而河钢股份、三钢闽光的制造成本最低,均低于2,000元/吨,新兴铸管、柳钢股份、*ST韶钢、南钢股份、安阳钢铁、沙钢股份和马钢股份制造成本均低于2,300元/吨。

细分来看,原燃料成本的分化是引致钢企制造成本分化的主要因素,产品结构、原燃料自给程度和自给成本、区位(采购的运输成本)和能耗工艺水平等因素均对钢企原燃料成本产生影响,鉴于数据可获取性,本文从原燃料自给率和区位两个指标来分析其对钢企原燃料成本的影响,折旧成本由设备产线规模和折旧政策等因素影响,人工成本则取决于人员负担、生产效率和工资水平等,通过人均产钢量指标和公司工资水平体现。

1.1原燃料成本

钢铁企业的主要原材料为铁矿石,而我国铁矿石以进口为主(2015年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达84%),长期以来国际铁矿石价格持续位于高位,在此背景下自有矿山资源储备成为影响钢企原燃料成本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以进口铁矿石为主的采购现状使得区域位置和交通便利性成为影响钢企原燃料成本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在目前成本制胜的背景下,优化物流成本成为钢企的重要目标。

(1)铁矿石自给率对钢企原燃料成本的影响在减弱,甚至反成拖累。根据中债资信调研了解,中国铁矿石品位较低,半数以上的铁矿石企业开采成本超过80美元/吨,在之前国际铁矿石价格持续位于高位水平的背景下(2011年~2013年普氏铁矿石价格指数均值分别为169.15美元/吨、130.04美元/吨、135.28美元/吨),国内具备自有矿山资源的钢企存在一定成本优势,但2014年以来,国际铁矿石价格加速下行,跌破国内矿山成本,自有矿山企业成本优势逐渐丧失,甚至成为拖累。以太钢不锈和沙钢股份为例,太钢不锈控股股东太钢集团铁矿石资源丰富,且开采成本较低,太钢不锈太钢集团采购铁矿石自给率超85%,而沙钢股份基本无自给矿山,主要采购进口矿石,两者是铁矿石自给率两端的典型代表,2013年及2014年得益于自有矿山的成本优势,太钢不锈(剔除不锈钢部分)吨钢原燃料成本均低于沙钢股份,但2015年两者成本表现明显反转。

(2)在成本制胜的背景下,区域位置影响的物流成本成为钢企成本分化的重要因素。东部沿海省份的钢企得益于临近港口的优势铁矿石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原燃料成本保持在较低水平;而中、西部地区累于运距远,铁矿石运输成本较高,尤其是西部地区深居内陆,在原燃料成本控制方面劣势明显。从样本数据表现看,样本钢企吨钢原燃料成本的区域分化梯次明显,区域内吨钢原燃料中位数分别为:东部沿海1,851.54元/吨、中部地区1,968.79元/吨、西部内陆地区2,115.35元/吨,分别相差约147元/吨和117元/吨。具体来看,东部沿海省份的12家样本钢企中,有8家企业吨钢原燃料成本低于全样本中位数,其中首钢股份以1,682.97元/吨位居吨钢原燃料成本前两位;中部地区企业分化较大,整体原燃料成本控制表现介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7家位于中部地区样本企业的中位数与全样本中位数持平;而西部地区则是吨钢原燃料成本最高的区域,*ST八钢、包钢股份、重庆钢铁和酒钢宏兴4家样本企业的吨钢原燃料成本均在2,000元/吨以上。

1.2 折旧成本

钢铁行业具备重资产属性,厂区厂房、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规模很大(截至2015年末,样本钢企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的中位数为49.79%),因此,折旧成本成为钢企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之一,如上文图1所示,2015年样本钢企折旧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的中位数为6.20%。

从吨钢折旧成本看,杭钢股份、柳钢股份、沙钢股份和河钢股份吨钢折旧最低,而宝钢股份、太钢不锈、包钢股份和重庆钢铁折旧成本最高。从固定资产折旧率看(2015年固定资产折旧/2015年末固定资产额),2015年样本钢企固定资产折旧率中位数为7.40%,其中沙钢股份、宝钢股份、新钢股份、武钢股份和三钢闽光折旧率最高,均超过10%,而重庆钢铁、酒钢宏兴、包钢股份、*ST八钢、河钢股份和凌钢股份折旧率最低,均低于6%。此外,近年来面对行业盈利下滑趋势,钢企纷纷调整折旧政策,以期助力盈利表现,根据中债资信统计,2014年以来24家样本上市钢企中有11家企业调整折旧政策,详见下表2。还需关注的是,部分钢企近年存在固定资产大幅增加现象,其中2015年末包钢股份固定资产较年初增加约300亿元(主要为稀土钢板材项目转固),2016年9月末,首钢股份和杭钢股份固定资产较年初分别增加387亿元和103亿元,上述企业折旧成本将有所增加,对其成本控制和盈利形成压力。

1.3 人工成本

人员负担和生产效率(人均产钢量指标)以及职工薪酬水平是影响企业人工成本的重要因素,而人工成本在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的职工薪酬)等均有体现,因而在此将其统一考虑。样本企业吨钢人工合计成本(包括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的中位数为154.99元/吨,企业的吨钢人工合计成本与人均产钢量和薪酬水平表现基本一致,其中安阳钢铁、酒钢宏兴、山东钢铁人均产钢量虽一般,但较低的工资水平使得其吨钢人工合计成本最低,柳钢股份、沙钢股份、三钢闽光等受益于较高的人均产钢量和一般的工资水平(柳钢股份人均产钢量行业最高,为1,166.02吨/人·年),其吨钢人工合计成本亦较低。而吨钢人工合计成本较高的企业有重庆钢铁、包钢股份、杭钢股份、太钢不锈、本钢板材和马钢股份,上述企业的人均产钢量均处在样本下游水平(包钢股份人均产钢量在样本企业中最低,仅为248.08吨/人·年),加之较高的工资水平,其吨钢人工合计成本也相应高企。

2、期间费用

从期间费用构成来看,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占比分别为21.79%、41.63%和36.24%,从期间费用表现来看,样本中位数为250.90元/吨,样本钢企间差异明显,其中重庆钢铁以774.34元/吨的高水平位居首位,是行业中位数的3.09倍,酒钢宏兴、太钢不锈、华菱钢铁和武钢股份位列其次,吨钢期间费用均超过300元/吨,上述企业除太钢不锈外,其余企业2015年期间费用收入比均超过10%,重庆钢铁更高达33.29%。而得益于良好的期费控制能力,三钢闽光、沙钢股份、杭钢股份、新钢股份和马钢股份吨钢期间费用成本较低,其中三钢闽光、沙钢股份和杭钢股份吨钢期间费用低于150元/吨,2015年期间费用收入比均在5%以下。

从期间费用的组成来看,企业对于不同类型费用的控制能力亦呈现出一定差异:

2.1 销售费用

运输仓储费是销售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样本企业销售费用中占比的中位数为62.30%,深居西部内陆、交通闭塞运距较远的企业和外省销售占比较高的企业运输仓储费相对较高,酒钢宏兴、*ST八钢、太钢不锈和包钢股份等在运输成本的影响下销售费用亦位列行业较高水平,而得益于销售区域以省内销售为主,柳钢股份、杭钢股份、三钢闽光和*ST韶钢等企业运输成本较低,销售费用亦较低。整体看,销售费用亦呈现较明显的区域分化,西部地区企业受限于深居内陆、交通闭塞且运距较远而面临较高的销售费用,东部地区企业则得益于便利的交通和较集中的销售区域销售费用相对较低。

2.2 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中职工薪酬是重要的部分,上文人工成本部分已做分析,除此之外,管理效率亦影响管理费用,从数据表现看,行业中位数为95.54元/吨,样本钢企表现呈现较大分化,重庆钢铁、酒钢宏兴和太钢不锈均超过150元/吨,其中重庆钢铁以352.82元/吨的高水平位居榜首,而三钢闽光、新兴铸管、*ST韶钢最低,均低于50元/吨。

2.3 财务费用

行业中位数为94.68元/吨,重庆钢铁、华菱钢铁、河钢股份、*ST韶钢、酒钢宏兴、武钢股份财务费用较高,上述企业除武钢股份外2015年末资产负债率均超过70%;沙钢股份、杭钢股份、三钢闽光、宝钢股份、马钢股份和新钢股份财务费用较低,其中沙钢股份受益于杠杆率低、对外贷款形成的利息收入冲减利息支出和汇兑收益补充,财务费用为负,三钢闽光、马钢股份和新钢股份杠杆率虽一般,但得益于良好的财务成本控制,吨钢财务费用均低于60元/吨。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原燃料成本是钢铁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企业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等级、能耗技术水平等先天条件影响,企业原燃料成本表现差异较大,成本绝对数值的高低不一定是企业成本控制力的绝对对应,但原燃料成本表现仍有一定规律可循,一方面,企业区位通过影响铁矿石运输成本进而影响企业原燃料成本,另一方面,在国际铁矿石价格低迷的背景下铁矿石自给率优势逐渐丧失,而人员负担、生产效率和折旧等亦对企业制造成本产生影响。而不同企业的区位、管理水平和债务规模差异又成为影响其期间费用的主要因素。

二样本钢企盈利能力分析

如上文所述,受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等级、设备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钢铁完全成本数据的高低与企业实际成本控制能力并非完全对应,但吨钢毛利润这一相对指标是企业盈利能力与成本控制能力的较好体现。根据梳理,宝钢股份、太钢不锈、河钢股份、鞍钢股份和沙钢股份吨钢毛利润处于样本较好水平;而重庆钢铁、包钢股份、*ST韶钢、杭钢股份、*ST八钢吨钢毛利润处于样本较差水平,且吨钢毛利润亏损均超过200元/吨,重庆钢铁和包钢股份更是分别高达608.08元/吨和429.57元/吨。

吨钢经营性业务利润与吨钢毛利润的差别则体现企业期间费用控制能力对其自身盈利的影响,其中,华菱钢铁、酒钢宏兴、山钢钢铁、南钢股份和太钢不锈等受累于较差的期费控制能力,吨钢经营性业务利润排序明显下滑,而三钢闽光、马钢股份、柳钢股份、沙钢股份、新钢股份、杭钢股份等期费控制能力较强,助力其盈利能力提升。

综上所述,在行业景气低迷、钢企经营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成本费用控制能力成为影响企业分化的重要因素,但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等级、设备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存在使得钢企的成本数据表现存在较大差异,完全成本的绝对数值与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能力并非绝对对应,但仍有一定规律可循。

从完全成本的构成来看,原燃料成本占据绝对位置,样本中位数占比达71.88%,其他制造成本、折旧成本、人工成本等位列其次,最后是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

细分来看,原燃料成本是引致钢企制造成本分化的主要因素,产品结构、原燃料自给程度和自给成本、区位(采购的运输成本)和能耗工艺水平等因素均对钢企原燃料成本产生影响,其中铁矿石自给率对钢企原燃料成本的影响在减弱,甚至反成拖累,而在成本制胜的背景下,区域位置影响的物流成本成为钢企成本分化的重要因素,东部沿海省份的钢企得益于临近港口的优势铁矿石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原燃料成本保持在较低水平,而中、西部地区累于运距远,铁矿石运输成本较高,尤其是西部地区深居内陆,在原燃料成本控制方面劣势明显。

受行业重资产属性影响,折旧成本是钢企制造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吨钢折旧成本看,杭钢股份、柳钢股份、沙钢股份和河钢股份吨钢折旧最低,而宝钢股份、太钢不锈、包钢股份和重庆钢铁折旧成本最高,此外,包钢股份、首钢股份等存在大额转固情况,将对其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形成压力。

人员负担、生产效率以及职工薪酬水平是影响企业人工成本的重要因素,安阳钢铁、酒钢宏兴、柳钢股份等人工成本最低,而重庆钢铁、包钢股份、杭钢股份等人工成本最高。不同企业的区位、管理水平和债务规模差异是影响其期间费用的主要因素,受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高企拖累,重庆钢铁以774.34元/吨的吨钢期间费用高水平位居行业第一位,酒钢宏兴、太钢不锈、华菱钢铁和武钢股份亦均超过300元/吨,而得益于良好的期费控制能力,三钢闽光、沙钢股份、杭钢股份等吨钢期间费用成本较低。

为探析样本钢企的盈利能力和实际成本控制能力,中债资信选取吨钢毛利润这一相对指标展开分析,其中宝钢股份、太钢不锈、河钢股份、鞍钢股份和沙钢股份吨钢毛利润处于样本较好水平;而重庆钢铁、包钢股份、*ST韶钢、杭钢股份、*ST八钢吨钢毛利润处于样本较差水平,且吨钢毛利润亏损均超过200元/吨,重庆钢铁和包钢股份更是分别高达608.08元/吨和429.57元/吨。吨钢经营性业务利润与吨钢毛利润的差别则体现企业期间费用控制能力对其自身盈利的影响,其中,华菱钢铁、酒钢宏兴、山钢钢铁、南钢股份和太钢不锈等期费控制能力较差,拖累其经营性业务利润,而三钢闽光、马钢股份、柳钢股份、沙钢股份、新钢股份、杭钢股份等期费控制能力较强,助力其盈利能力提升。

标签:///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钢管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钢管产业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管产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Copyright © 中国钢管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